台肥籲政府重視「氨」能源 日本早一步土洋聯手搶零碳排商機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近期環境部舉辦「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會議,台肥(1722)呼籲政府發展「氨」能源,強調台灣可自產且完全擺脫碳排問題,日本企業也擴大布局,躍為潔淨能源的新顯學。

台肥研發處長劉方嵦指出,2030年淨零轉型路徑報告內容,「有關能源轉換替代方案,若一直源自化石燃料、碳基燃料,台灣無法擺脫碳排的因素,目前大概只有綠氫、綠氨有辦法擺脫碳排問題。」
台肥預計2028年擁8萬噸氨氣儲存槽
氫氣被列入台灣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2025年目標發電占比達9至12%。但氫氣採用低溫高壓運送,過程需將溫度降至零下253度的液態形式,在跨國儲存、運輸、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也是台灣發展氫能的最大瓶頸。
台肥認為,利用液氨開發氫能,可補足氫能發展的技術及供應鏈缺口。劉方嵦從國外經驗來看,透過綠電產生氫氣、綠電壓縮氮氣,2者再壓縮成氨氣,「氨氣可以自產,還能擺脫碳排問題,這是淨零無碳的解決方案。」因此氨氣又被稱作「綠氨」。
市場人士指出,以液氨作為儲存氫氣載體,運輸儲存過程損耗低,若未來再降低氫氨轉換能耗,氨氣有機會成為能量轉換效率最高的綠氫運送方式,而台灣的優勢在於已有氨氣儲存槽等成熟基礎建設。
台肥一直是國內最大液氨供應商,2023年將氨氣列為全新的第5大重點事業,台肥董事長李孫榮表示,目前已有4萬噸的氨氣儲存容量,預計2027、2028年在台中完成2座各2萬噸的氨氣儲存槽。
這幾年,台肥與國外展開合作,2024年與CIP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南韓三星物產、日本IHI株式會社、三菱重工、三井物產簽署MOU,今年更在國內上市第1批認證藍氨,首批6千噸供應半導體、電子、化工、運輸交通等產業。

日企找印度、美國、中國合擊綠氨新市場
日本也看好綠氨,早在2021年日本政府發布「第6次能源基本計畫」,已將氨氣發電列入補足氫能缺點的戰略資源。而日本企業近期大動作布局,讓外界再次關注綠氨發展的潛力和機會。
2024年日本重工業集團石川島(IHI Corporation)與印度ACME集團簽署40萬噸的綠氨買賣合約。雙方計畫投資50億美元,目標在2027年啟動第1期年產綠氨40萬噸的長期供應,進一步尋求從生產到物流的合作。
日本5大商社之一的丸紅,近期布局綠氨動作頻頻,接連與美國埃克森美孚(EM)簽署藍氨採購協議、與中國遠景能源簽署長期綠氨採購協議,企圖以綠氨打造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