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研究院先進晶片突破AI伺服器關鍵技術 解決高溫性能衰退問題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鴻海(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最新兩項前瞻性研究成果再獲肯定,包括應用於AI伺服器的單晶片整合電路關鍵技術,以及AI伺服器所需的高效電源控制技術領域,同時獲得國際功率半導體頂級會議IEEE ISPSD 202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接受,並且於今年6月初在日本熊本市發表。 2025/06/16 18:32 財經 產業脈動
工研院發表車用驅動碳化矽功率模組 搶攻國際高功率電力電子市場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工研院挺進亞洲最大國際電子展!今(22)宣布於日本國際電子製造關連展(NEPCON JAPAN)發表車用碳化矽(SiC)技術解決方案,並以「電動車驅動及充電方案」、「功率氮化鎵(GaN)」、「功率氧化鎵(Ga2O3)」以及「400kW大電力直流變壓器」4大專區,展示逾10項新一代寬能隙功率半導體前瞻技術成果,吸引逾8萬人次參觀及眾多車輛零件商、車廠製造商洽談合作,顯現台灣車載半導體的元件設計到驗證能力深受國際肯定。 2025/01/22 21:18 財經 科技新知
《日經》調查分析師看好AI成今年半導體需求主力 車用及手機需求陷停滯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日經》報導,根據調查的分析師表示,隨著資料中心需求飆升,而電動車和智慧手機相關需求仍陷入停滯,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依賴人工智慧,受訪的11位分析師全部看好AI晶片,顯示今年供應狀況仍將緊張。 2025/01/11 18:45 財經 產業脈動
鴻海利用AI開發碳化矽功率元件 加速第三代半導體技術進展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鴻海(2317)旗下的鴻海研究院再傳捷報!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攜手人工智慧研究所,結合鴻揚半導體製造能力,成功將AI學習模型與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技術結合,大幅加速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研發進程。 2024/12/30 14:58 財經 科技新知
半導體新兵博盛掛牌首日漲逾14% 中籤者賺逾2萬元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半導體新兵博盛半導體(7712)今(26日)以承銷價186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以204元開出後,盤中最高來到212.5元,上漲14.25%,順利邁向蜜月行情,若中籤者最高賺逾2萬元 。 2024/12/26 10:47 財經 產業脈動
鴻海為何要收購日產、會遇哪些阻礙? 《日經》列你須知道的5件事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本周,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準備合併的消息震驚了汽車產業,如果也順利將三菱汽車納入的話,將一舉成為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 2024/12/20 15:28 財經 產業脈動
電電公會「創新台灣多元能源論壇」 籲提升電力韌性穩定性、透過電價補貼減輕企業壓力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本週舉辦「創新台灣多元能源論壇」,匯聚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產業領袖,共同探討台灣及全球如何透過創新策略推動可持續能源的未來。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在開場引言中詳述政府在推動能源轉型及促進綠色能源技術創新方面的策略與努力。他指出,政府對擴大再生能源使用與提高能源效率的承諾,包括對太陽能和風能的進一步投資以及支持新興技術的國家能源計劃。電電公會常務理事暨再生能源公會理事長胡惠森也盼,可以透過「跨產業合作」,來實現更具成本效益解決方案。 2024/11/30 09:13 能源
半導體新兵報到!博盛前3季獲利大增57% 12月底掛牌上櫃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又有半導體新兵即將掛牌上櫃!博盛半導體(7712)以功率場效電晶體(MOSFET)為核心產品,專注設計開發、應用服務與銷售,並透過先進技術和全球布局,成為功率半導體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司從電力轉換到電動車,再到再生能源和伺服器,博盛的產品應用面相當廣泛。博盛今年前3季每股純益6.83元,年增57.01%,預計12月底前掛牌上櫃。 2024/11/27 08:28 財經 產業脈動
國巨重訊被罰不用怕!AI需求強連7單月營收破百億 9月創同期新高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在9月26日舉辦集團AI高峰論壇,當天下午6點發布重大訊息「國巨集團AI高峰論壇圓滿成功、整場座無虛席」,證交所認為此重大訊息內容有類似廣告宣傳文字之描述,少見地對國巨開罰20萬元。不過AI帶動的強勁需求,顯然讓國巨信心十足,國巨今天(10/8)晚間公布9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104.15億元,是同期歷史新高,連續7個月單月營收均超過百億元,第3季營收317.38億元,創歷史單季新高。 2024/10/08 21:12 財經
陳泰銘指現在只是AI革命一局上半 還在不斷轉變是不可逆的長期趨勢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今(26日)表示,國際上目前並沒有擁有所有AI需要的產品線,我們還在AI革命的一局上半,AI是不斷地在轉變跟進化,也在尋求最有成本優勢、省電以及最強大的解決方案,AI未來會在我們身邊的任何的地方,它是一個不可逆的長期趨勢。 2024/09/26 16:21 財經 科技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