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為何要收購日產、會遇哪些阻礙? 《日經》列你須知道的5件事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本周,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準備合併的消息震驚了汽車產業,如果也順利將三菱汽車納入的話,將一舉成為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
不過,讓日產加速與本田洽談合併的導火線,可能是因為鴻海也表達收購日產的意願,《日經》報導,鴻海以 iPhone 組裝商而聞名,它雄心勃勃地成為電動車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儘管目前還未能實現其路線圖上的一些關鍵里程碑。
《日經》也針對關於鴻海對日產的興趣,外界必須了解的5件事:
鴻海為何對電動車感興趣?
富士康董事長劉揚於 2019 年接替創辦人郭台銘,他很早就將電動車視為鴻海的重要新收入來源,他設定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要拿下全球電動車市場5%市佔,收入達到1兆台幣,並將公司毛利率提高到 10%。
富士康正在尋找蘋果和消費性電子產品之外更廣泛的成長動力。它仍然是最大的 iPhone和iPad製造商,但隨著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需求的成熟,成長趨勢正在放緩。
然而,事實證明,富士康的電動車夢想比預期更難以捉摸。過去5年的挫折包括突然中止與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拜騰的合作,以及兩家美國客戶新創公司菲斯克和洛茲敦汽車的嚴重財務困境。
劉揚偉最近首次承認,鴻海明年將無法達到全球市場5%市佔,但他相信該公司最終會實現這一目標。
好消息是,鴻海和裕隆汽車今年開始在台灣市場交付 n7,銷量令人鼓舞。它還在台灣提供電動巴士,在美國提供電動拖拉機。裕隆是日產在台灣的獨家製造合作夥伴。鴻海於2023年聘請日產和日本電產前高管關淳(Jun Seki)。
鴻海還與世界第4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建立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其品牌包括標緻、雪鐵龍、吉普和飛亞特,包括兩家合資企業,開發智慧駕駛艙、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汽車半導體。
為什麼鴻海特別看中日產?
收購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廠,將是鴻海擴大其在行業影響力的最快途徑,不僅可以獲得日產的汽車製造技術,還可以獲得全球銷售管道和完整的供應鏈。
關潤在鴻海的電動車版圖中發揮重要作用,鴻海一直利用他在日本汽車行業數十年的人脈關係與日本汽車廠建立關係,當《日經》首次爆料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的消息時,關潤已經在法國,即將與日產最大股東雷諾會面。
「鴻海的動機非常明確,」追蹤富士康十多年的台灣經濟研究院供應鏈分析師邱世芳表示。「該公司尚未在其電動車取得重大進展,而且大多數客戶都是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考慮到日產股價已經下跌一段時間,對於鴻海來說,這是採取這一行動的最佳時機,成本也最便宜。」
鴻海近年來進行哪些重要收購?
2016年,鴻海以35億美元(約1138億台幣)收購夏普的主要股權,這是外國公司收購日本科技巨頭的首批案例之一。當時,鴻海看上夏普的顯示技術,包括氧化銦鎵鋅(IGZO)技術。然而,蘋果等主要廠商後來轉向OLED顯示器,該領域由三星顯示器主導,後來面臨來自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的競爭。
當時仍由創辦人郭台銘經營的鴻海,曾於 2017 年嘗試收購東芝,但未能成功,該公司近年來致力於增強自身的半導體和汽車能力。 2021年,它從旺宏收購一家晶圓廠,開發用於汽車功率半導體解決方案的碳化矽晶片。
同年,它投資馬來西亞晶片製造商SilTerra的主要股東DNEX,希望獲得SilTerra晶圓廠的產能。2022年,鴻海宣布在馬來西亞與DNEX建廠,生產較不先進但仍廣泛使用的晶片。在過去幾年中,它收購多家半導體供應商,例如設施廠Marketech International和應用材料主要供應商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Foxsemicon 和 Marketech正尋求在東南亞的擴張,因為他們的客戶希望將供應鏈多元化到台灣和中國大陸之外。2023年,鴻海透過子公司富士康互連科技收購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Prettl SWH,以增強其在電動車感測解決方案、汽車底盤系統和安全系統方面的能力。
鴻海追求日產將面臨哪些挑戰?
近年來,由於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保護主義抬頭,跨境收購面臨越來越多審查。全球第3大晶圓製造商台灣環球晶圓因未能獲得監管部門批准,而未能收購德國同行Siltronic,日本新日鐵目前在試圖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過程中面臨障礙。
TIER 的 Chiu 表示,「汽車對日本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產業。可以預見的是,任何外資收購日產的都會遭到政府的抵制。富士康的企業文化也與傳統車廠的管理思維有很大不同。如果鴻海真的收購(日產),想要取得領先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收購完成後,鴻海和夏普面臨文化差異。這家日本顯示器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比預期更長的產業調整中舉步維艱,劉揚偉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幫助夏普重組,包括關閉該公司堺工廠並轉向AI資料中心的重大決定。
「由於夏普多年來的挑戰,鴻海在日本的整體形像不太好,」一位接近鴻海的人士表示。「鴻海(針對日產)的任何舉動都必須謹慎行事。」
錯過日產對鴻海意味著什麼?
這可能不會對鴻海造成太大傷害,身為輝達全球最大的AI伺服器製造商,鴻海預計到 2025 年,AI伺服器業務將貢獻其伺服器總營收的一半以上,高於今年的40%。
今年前 11 個月,鴻海繳出創紀錄的 6.2 兆台幣營收,這主要歸功於AI伺服器的強勁需求。今年以來,其股價已飆升73.33%。
無論是否收購日產,鴻海都可能繼續其電動車業務,因為儘管目前存在不利因素,但從長遠來看,電動車將變得更受歡迎。
其電動車策略包括其長期推廣的海外投資建設-營運-在地化模式,遵循這一藍圖,富士康找到一個重要的當地合作夥伴,在該合作夥伴的所在地建立一座工廠,並根據該市場的需求和需求量身定制其產品。鴻海於 10 月推出最新的多功能車 Model D,並表示其乘用車 Model C 將於明年在美國上市。
「我們的目標保持不變,但 2025 年的時間表將會延遲,」劉揚偉上月在承認鴻海的電動車目標落後時告訴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