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找「地球的熱」!4千米深層地熱首開鑽 中研院:有溫泉就值得找

能源
2024/11/12 07:10
六百 文章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再生能源除了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地熱發電也備受關注,中研院與中油近期在宜蘭員山,開鑽全台首座深掘4000公尺「深層地熱探測井」,《知新聞》訪問到中研院專家科普,台灣地熱發電若全部開發,可望有10GW(億瓦)到30GW發電量,是一大電力來源。究竟什麼是地熱?地熱如何發電?專家說分明讓讀者一次看懂。

全台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座落於宜蘭員山,近期開鑽。資料照片,葉志明攝 zoomin
全台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座落於宜蘭員山,近期開鑽。資料照片,葉志明攝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地熱如何拿來發電

中研院與中油近期在宜蘭員山,開鑽全台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深度達4公里,估計投入3.37億元,主要作為研究用途,可以讓未來的探測更精準,鑽探井需時至少1年半,最快2026年落成,累積的技術經驗將可複製到全台千餘座潛在地熱井,成為未來台灣綠電的生力軍。

近年關於再生能源議題的討論,經常提及地熱,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成說明,地熱就是「地球的熱」,地球的結構包含地函,地函裡面有一些熱,就是地熱。

對於如何把地熱拿來發電,成為能源,李建成表示,地熱最原始的發電原理,和蒸汽火車類似,在地底下有一些溫度夠高、會把水變成水蒸氣的「熱儲集層」,將這些水蒸氣運用於蒸汽渦輪,就可以產生電。

另外也有「二項式」的地熱發電技術,可以把地底下的水蒸氣與水,一起拿來發電。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李建成受訪說明地熱發電原理。葉志明攝 zoomin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李建成受訪說明地熱發電原理。葉志明攝

李建成說,地熱發電要先找到水蒸氣充足且溫度夠高的區域,例如水或水蒸氣的溫度如果可以到達接近200℃的地方,就能找到富含水、水蒸氣且溫度高的熱儲集層,是很好的地熱資源,找得到這樣的區域,而且該處的熱儲集層夠大、夠熱,就可以長久發電。

他也提到,傳統地熱以蒸汽渦輪發電的方式,發電效率較佳,但水蒸氣溫度要求需要180℃至200℃,而結合水與水蒸氣的二項式地熱發電,雖發電效率較差,但溫度需求較低,而且「有發電比沒發電要好」。

地熱發電廠模型。葉志明攝 zoomin
地熱發電廠模型。葉志明攝
廣告

淺層、深層地熱差在哪

針對淺層地熱、深層地熱的區別,李建成說,差異在於需要探鑽到多深。探鑽是開發地熱資源相當大的成本,如果在地下較淺的地方就能找到熱儲集層來發電,成本較低,反之亦然。因為成本考量,傳統型的地熱,多為地下1公里到2公里左右的深度,因此被視為淺層的地方。

然而,在地下較淺的地方就有熱儲集層、可以發展地熱,通常出現於火山附近區域,為了突破此限制,因此出現「加強型地熱」的技術,探鑽到地下更深的地區,尋找熱儲集層來發現,此作法被視為「深層地熱」,目前深層地熱的技術在國外已經實驗成功,未來有很大機會可以商轉。

李建成也說,宜蘭員山的「深層地熱探測井」,是全台首例開發深層地熱,希望能藉此練兵、掌握深層地熱的發展技術。

員山深層地熱井將下挖4公里,需時1年半,耗資3.37億元。葉志明攝 zoomin
員山深層地熱井將下挖4公里,需時1年半,耗資3.37億元。葉志明攝

地熱發電的優勢、劣勢

至於地熱發電有哪些優勢,李建成表示,相較於常見的綠能風力發電、太陽能,台灣風力在冬天比較強,需要較多電力的夏天反而無法全力發電,而太陽能在入夜後無法發電,太陽能板也不環保。

相較之下,地熱雖然發電量不如風力、太陽能,但不受氣候影響,全年24小時都可以發電,而且雖然探鑽等前置作業,比風力、太陽能成本更高,可是不像風力發電機或太陽能板有使用年限問題,可長久發電,整體發電成本有其優勢。

李建成也說,地熱發電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也幾無污染,對周邊環境的衝擊很小。

另外,李建成也提到,以地熱開發成本來說,地熱潛能好,可獲得較低的開發成本,例如有火山的地方,通常是地熱資源較佳的區域,像是環太平洋區域的美國、日本、菲律賓、台灣、印尼、紐西蘭等都是。

台灣第一座利用地熱能發電的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葉志明攝 zoomin
台灣第一座利用地熱能發電的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葉志明攝

國外、台灣地熱發展現況

目前國際間已有許多國家,正在發展地熱資源,李建成表示,美國、日本、紐西蘭、冰島靠著自行開發,在地熱發電取得不錯成果,而菲律賓、印尼、土耳其、東非等國,憑藉地熱資源豐富,吸引外國企業前來發展地熱,也在地熱取得不錯的成果。

他分析,這些在地熱上發展快速的國家,各有其成功背景,但共通點是都已經耕耘地熱領域數十年,反觀台灣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發展地熱技術約20年,後來卻無疾而終,推測和當時地熱發電尚不成熟,對能源的關注轉向核能有關,近年政府與民間又重燃對地熱發電的期待。

針對台灣地熱發展的現況,李建成指出,宜蘭清水已有約3MW(百萬瓦),東部鹿野、金崙各有不到1MW的地熱發電,大屯山則有1MW的發電,加起來大約6MW到7MW的地熱發電量。

清水地熱廠位於清水地熱公園後方,假日常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泡湯、煮溫泉蛋。葉志明攝 zoomin
清水地熱廠位於清水地熱公園後方,假日常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泡湯、煮溫泉蛋。葉志明攝

台灣如何發展地熱發電

至於台灣有哪些地方,具有發展地熱的潛能,李建成說,「只要有溫泉的地方,就值得去看看」,溫泉就是地熱的應用,若溫度高到可以向清水地熱谷一樣用於煮蛋,那就有發電潛力,即使只能用於泡溫泉,也有機會發展,台灣有很多地方,具備地熱發電潛能。

他也分析,傳統淺層地熱在台灣,應有2GW(億瓦)到3GW的發電量,加強型深層地熱則預估具有10GW到30GW的潛能。

李建成說,光是1GW的發電量,就可供應台灣200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

然而,李建成直言,雖然台灣具有科學人才良好、可參考國外案例等發展地熱發電的優勢,但地熱資源不若日本、冰島等國豐富,而且台灣地狹人稠,興建地熱電廠、電廠產生的噪音等,都可能衝擊當地民眾,需要多加溝通,也讓民眾了解地熱發電對環境與人類社會的衝擊。

另外,他也建議,地熱電廠的面積大小和該地地熱資源豐富程度有關,台灣許多地熱的熱儲集層不大,因此要發展小而美、數量多的地熱電廠,比較適合。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餐酒館
台北市知名永康街蔥抓餅二店
# 地熱 # 發電 # 能源 # 李建成 # 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