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酒精肝炎致癌增2倍 台大醫示警恐成防治漏洞

生活 醫藥
2024/10/31 10:07
林芳如 文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近五年我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代謝異常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癌比例卻增加兩倍,原因是飲食西化、肥胖和過量飲酒,尤其年輕女性酒精性肝炎比例愈來愈高,台大醫師提醒,目前國健署篩檢計劃尚未納入非病毒性肝病,可能成為未來肝癌防治的漏洞。

飲食西化、肥胖導致代謝異常脂肪肝逐年增加。取自pexels zoomin
飲食西化、肥胖導致代謝異常脂肪肝逐年增加。取自pexels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非病毒性肝癌增加2倍

肝策會會長、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指出,近年來國健署推動的B、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計劃已見初步成效,肝癌的發生率逐漸下降,然而,肝癌死亡率仍未顯著降低,高居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名,這顯示在肝癌防治上仍有不足之處。

根據統計,非 B 非 C 肝癌的比例近年來有兩倍增加。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其中可能為酒精性肝炎或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惡化而致,非病毒性肝病致癌風險不斷上升,許多民眾忽略了過量酒精攝取、肥胖和脂肪肝等風險因素,最終演變為肝癌,尤其年輕女性酒精性肝病的比例愈來愈高。

國人三到四成有脂肪肝

蘇東弘指出,健康檢查約三到四成的人有脂肪肝,脂肪肝久了肝臟開始發炎,提高罹患肝癌機率。如果有以下五種代謝異常任一種加上脂肪肝,就屬於代謝異常脂肪肝,包括體重過重 (BMI ≥ 23 kg/m2)、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壓、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高密度膽固醇 ≤ 40 (M) or ≤ 50 (F) mg/dL。

雖然目前國健署的篩檢計劃涵蓋了基礎肝功能檢查(GPT、GOT)、病毒性肝炎篩檢,但非病毒性肝病尚未納入。蘇東弘說,這可能成為未來肝癌防治中的重大漏洞,超音波檢查和血液檢驗為肝癌篩檢的重要方式,而血液檢驗特定生物標記有助於找出肝臟潛在病變,建議國人應定期接受檢查,以期盡早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

廣告

慢性肝病患者每3-6個月做2檢查

蘇東弘表示,早期肝癌可以有效治療,五年存活率達40-70%,但早期多數無症狀,台灣只有二到四成提早發現,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到5%,所以建議慢性肝病患者每3到6個月要檢查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檢查,即使肝功能和胎兒蛋白數值正常,依然建議每3到12個月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劉宗灝醫師指出,約有三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這意味著腫瘤已擴散至肝外,或侵犯大血管,使手術治療變得困難,近年來肝癌治療方式已有突破性發展,在台灣現已有三種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晚期肝癌雖然較難治癒,但透過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生存機會仍可得到改善。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餐酒館
台北市知名永康街蔥抓餅二店
# 脂肪肝 # 酒精性肝炎 #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