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川普35%關稅施壓 日本貿易談判陷2大難處恐被迫讓步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威脅將對日本商品徵收高達35%的關稅,主因是日本不願進口美國稻米。《日經亞洲》指出,這讓日本進入了危機控管模式,甚至可能迫使日本在貿易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放棄要求美國取消所有額外加徵的關稅。

日本首相石破茂周三(7/2)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辦的黨魁辯論會上,遭到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施壓,要求他說明,如何應對川普在貿易議題上採取的強硬態度。
石破茂表示,「日本是全球在美國投資最多的國家,並在當地創造最多就業機會」。他更以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為例證。
石破茂強調日本對美國的談判焦點在投資上,而非僅是關稅。
然而,儘管川普批准日本製鐵收購美鋼,他最近的言論讓外界對於美日貿易談判是否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產生懷疑。
川普周二(7/1)在空軍一號上表示,「我不確定我們能否與日本達成協議。他們非常強硬」。他說,對日本的關稅可能會調高至30%或35%。
川普政府4月宣布對日本的對等關稅為24%,其中包括10%的基準稅率和額外14%的關稅,這部分關稅目前暫緩徵收,直到7月9日的最後期限為止。
高關稅壓力
川普對日本的批評在6月底開始變得猛烈,當時雙邊第7輪談判以失敗告終。川普在福斯新聞(Fox News)上表示,他將致函日本,上面會寫:「你們將為自己的汽車支付25%的關稅。」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日本研究副主任周威廉(William Chou)表示,他不認為談判「已經失敗」,因為「歸根結底,這兩個國家是最親密的軍事盟友和經濟夥伴,他們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更大的挑戰」。
周威廉表示,「他們最終會達成協議」。但他也指出,美日雙方在彼此的意圖和底線上存在根本性的誤解。
川普政府不太可能在汽車關稅和10%的基準稅率上讓步,這一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等人在談判初期就已向日方傳達。但日方當時仍認為完全取消這些關稅是有可能的。
一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6月於加拿大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前夕,雙方立場不一致的情況就已變得非常明顯。
國內政治壓力
日本參議院選舉周四(7/3)起接受登記參選,選戰正式起跑,這對石破茂政府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考驗,最終將於7月20日進行投票。由於這個階段與關稅談判的最後期限重疊,將使日本難以在汽車或農業問題上做出讓步。
石破茂周三向媒體表示,「如果只實現一方的利益,那就不能算是談判」。
在談判初期,日本政府內部曾提出一個想法,即在日本以最低限度進口配額免關稅進口稻米的框架下,為美國稻米設立一個特殊的配額。
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小林健談到川普揚言加徵的35%關稅時表示,「當然,影響會很大。為了達成和解,我們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某些方面」。
小林健進一步指出,像稻米這樣的農產品「應該在某種程度上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