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均溫20.4°C創14年來第三冷 梅雨季估雨量正常至偏少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時序將進入5月,中央氣象署回顧,今年春季2月到4月天氣偏冷,均溫只有20.4°C,是2011年以來同期第三冷的春天。另外,5月、6月是梅雨季,氣象署預測,今年5月到7月氣溫正常至偏高機會大,而雨量則是正常至偏少機會最高。

2月到4月偏冷
氣象署今(29)日舉行梅雨季天氣展望記者會,回顧今年2月到4月的春季天氣,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2月至今共有2波寒流、2波強烈大陸冷氣團與4波冷氣團,另有東北季風影響,2月因冷空氣頻繁南下,偏冷時間長,而3月、4月則是冷暖交替明顯,導致整體春季平均氣溫偏冷。
陳怡良指出,2月到4月的平均溫度20.4°C,比氣候平均值20.8°C更冷,也是2011年以後同期第三冷的春天。另外,今年春季台北市低於14°C、達到大陸冷氣團等級的天數,共有30天,是近20年來第三多。

至於春季降雨部分,陳怡良說,受到鋒面、南方雲系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期間,降雨較為顯著,整體春季雨量是正常到偏多。
若從空間分佈來看,今年春季北部、東北部多雨,中南部正常,東南部局部地區少雨。
他也提到,春季累積雨量已達321.3毫米,略多於氣候平均值的282.8毫米。

梅雨季雨量正常至偏少
針對5月到7月的天氣情況,陳怡良說明,5月、6月是梅雨季,梅雨季期間因為冷暖氣團交互作用,容易有滯留鋒,也容易造成豪雨等劇烈天氣現象,但梅雨季期間沒有下雨的時候氣溫較高,冷熱交替明顯,尤其梅雨季後半段、接近7月時,可能仍有極端高溫。
他也分析,回顧梅雨季特徵,中部以北雨期通常有機會比較早,5月上旬就下雨,南部則是5月中下旬以後,才進入雨期,而歷史上顯著降雨的時期,落在5月後半月到6月前半月。

對於梅雨季的氣溫與降雨情形,陳怡良說,預估5月到7月的氣溫,以偏高機會最高,而雨量則是正常到偏少的機會最高。
若逐月來看,陳怡良說,氣溫5月正常,6月及7月則正常到偏高;雨量5月無明顯訊號,6月及7月正常到偏少。
整體來說,綜觀各項預測指標及歷史資料,陳怡良指出,未來5月到7月的氣溫,以正常至偏高機會最大,雨量則是正常至偏少機會最大。

陳怡良提醒,梅雨季可能有劇烈天氣,如豪雨、雷擊、強陣風甚至龍捲風等,要多加留意。他也強調,梅雨季降雨情況變化很大,預報不確定高,可多加關注氣象署訊息,並節約用水、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