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護理車助力!護理師巡房紀錄更省時 快速交班不遺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護理人力長期吃緊,為了讓護理師有更多時間、心力投注於病患溝通照護,馬偕醫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合作開發 AI 智慧護理車,以語音輸入巡房觀察紀錄即可自動轉譯為文字並存檔,快速完成交班與資料確認,也不用費力推著將近五十公斤的工作車,跟著護理師走一次指定路線,系統便能自動記憶。

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陳裕仁指出,傳統的護理流程需要護理人員花費大量時間與體力在藥品、文件、器材的運送上,壓縮了與病患溝通照顧的時間。護理人員每日推動重達四、五十公斤的護理工作車巡房,是一項龐大的體力負擔。
護理人力長期吃緊,為了減輕護理人員的日常負擔,提升照護品質,馬偕醫院與台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進行「產學合作」,教授王偉彥率領團隊研發出一款具備自主導航、語音互動與AI分析能力的「AI智慧護理車」。
AI智慧護理車歷經三個階段的產品演進,初代產品以類似大型儲物櫃為原型,僅具備簡單的移動功能;二代機開始整合護理工作車設計,卻因未貼合臨床使用習慣而未被採用。目前第三代以馬偕既有的護理車為基礎,結合智慧型移動底盤,護理人員無需改變操作模式,即可實現「升級不換車」的智慧化目標。

為減少護理人員於照護站重複記錄的時間,王偉彥說,團隊設計符合馬偕所需的專屬護理語音輸入APP,後續將蒐集更多臨床常用語料,建立AI語音資料集,以強化辨識準確度與臨床實用性,護理人員在巡房過程中,只需以語音輸入觀察紀錄,系統即可自動轉譯為文字並存檔,待回到護理站時快速完成交班與資料確認,減少遺漏風險。
不僅如此,AI智慧護理車也可透過觸控螢幕操作,讓護理人員設定從護理站到病床等各種起訖點,將依據內建地圖自主導航,無需工程師繪製複雜地圖,只需以「跟隨模式」引導護理車走一次指定路線,系統便能自動記憶、再現路徑,行進過程即時偵測周遭障礙物和穩定剎車,不同場域也能順利快速導入、彈性應用。

馬偕醫院與台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產學合作計畫期程自2025年8月1日至 2027年7月31日,初步成果已進入淡水馬偕安寧療護照顧示範中心實測階段,第二台設備將於10月底前完成,並持續優化導入巡邏、監控、對話與異常偵測等功能。
馬偕淡水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醫師嚴從毓表示,這項產學合作,不僅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也實地在醫療場域,為病患提供更優質的照護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