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說台灣搶走美國100%晶片生意 美媒說不是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近期受訪時埋怨台灣人「搶走了美國所有晶片生意」,應該要付保護費的言論,導致台積電等晶片股上周三(7/17)血流成河,現在還沒完全恢復,台灣半島體業也因此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如今美國CNN的記者跳出來為台灣平反,說台灣不是像川普說的那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台灣是有先見之明、透過認真努力加上投資才讓整個半導體成長茁壯起來。不過也有美國媒體提到美國晶片沒落是自家因素導致,顯然川普都沒在認真看新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週二(7/23)日報導,台灣沒有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台灣是透過有遠見、勞苦奮鬥以及投資將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建立起來。
台灣半導體教父的革命性想法
CNN報導指出,台灣半導體教父是現年93歲的張忠謀,他在1987年55歲時創立台積電(TSMC)。當時半導體業的領導者皆是美國的公司:英特爾(Intel)、摩托羅拉(Motorola)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張忠謀曾在德州儀器工作,但當他創立台積電時,心中卻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完全革命性的作法。
張忠謀在2007年為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電腦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錄製口述歷史時表示,「我們沒有實力做研發,或是說非常少。我們沒有實力做電路設計」。
他也表示台灣當時在銷售、行銷、與智慧財產權方面幾乎都沒有實力。他說,「台灣唯一可能擁有優勢的,但連那都只是潛在、不明顯的方面,就是半導體製造」。
於是,「純晶圓代工廠」的想法就誕生了,也就是依據客戶提供的晶片設計來製造半導體。正是這種嶄新的方式重塑全球的半導體產業,並為台灣奠定成為領頭羊的基礎。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2021年報告指出,全球所有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即10奈米(十億分之一公尺)以下的製程技術,有8%位於南韓,92%位於台灣。
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向CNN表示,台灣頂尖工程師、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與長工時的整體組合導致較好的生產力,此外,台灣完整的科技生態也是讓晶片業實力堅強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美媒一(2023):半導體不是關於勞動力的問題,是錢的問題、PhD的問題
美國Slate雜誌2023年曾報導指出,美國在1990年生產全球37%的晶片,但如今美國生產的晶片已降至12%。
當Slate訪問擁有40多年報導科技產業經驗的克拉克(Don Clark)關於所謂「我們搬到亞洲是為了廉價勞動力」的說法時,克拉克有下列一段回答:
「這不是『我們搬到亞洲是為了廉價勞動力』。剛開始發生時是日本的公司開始製造晶片。在80年代,他們開始製造記憶體晶片,這是最廣泛使用的晶片之一,然後韓國加入這個行業。半導體製造不是一場關於廉價勞動力的遊戲,而是關乎非常昂貴機器的巨額支出。現在每間工廠的成本是100億美元(約3277億元台幣),其中一些個別機器的成本是2億美元(約65億元台幣),有些工廠有數百台這樣的機器。這是一場關於金錢的遊戲,不是勞動力的問題。」
此外,當克拉克被問到若在美國設立半導體廠,缺乏高度技術人才是否會是個障礙時,克拉克表示「很有可能會」。半導體廠需要兩類重要的員工,一類是操作機器的技術人員,通常擁有兩年社區大學的學歷。另一類是各種學科的博士學位人才,包括化學工程、電氣工程師、化學工程師、材料科學家等。但目前美國有三分之二這類的博士人才都是外國人才,而且川普執政時期,讓這些人獲得博士學位後很難留在美國。
美媒二(2021):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建造晶片廠更便宜
美國財經內幕雜誌(Business Insider)2021年曾分析美國晶片業衰退的原因,指出是因為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建造晶片廠更便宜。外國政府為建造半導體廠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財政激勵措施,例如稅收減免、補助金,以及亞洲地區相關監管較少。最重要的是,美國沒有為了營運這類高科技工廠創造那麼多就業機會。
例如前總統川普原本承諾的,說好台灣的富士康公司(Foxconn)會在威斯康辛州設面板廠,並預計提供1萬3千個就業機會,但後來種種因素導致設廠計畫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