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掌握起跑點!血液和腹膜透析5年存活率 相差1成6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末期腎臟病患需要透析排出體內尿毒素,台灣9成病人採血液透析,僅1成選擇腹膜透析,不過台大醫師指出,兩種最大差異在前2-3年,血液透析保腎力約3個月,五年累積存活率53.5%,腹膜透析保腎力約3年,且可讓血壓較平穩,五年存活率69.5%,建議病人與醫師討論,確保贏在起跑點。
十大尿毒症狀得盡快洗腎
腎臟疾病位列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第10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慢性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與不當使用藥物,都是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水腫、疲倦、噁心、嘔吐、呼吸急促、電解質失衡、昏迷、意識不清、營養不良或貧血症狀等十大尿毒症狀,代表腎臟已經衰竭須盡快透析治療。
目前除血液透析外,腹膜透析是居家透析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台大醫院腎臟科主任黃政文說明,「腹膜」是覆蓋在腹腔的一層薄膜,可以替代腎臟進行毒素過濾,將毒素與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因此腹膜透析常被民眾暱稱為「洗肚子」。
血液和腹膜透析存活率相差1成6
黃政文指出,兩種方式最大差異在剛開始透析的2-3年,包括存活率、住院率、急診率,尤其透析第一年狀況最多,死亡率最高,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具備六大優勢,包括治療時間彈性、無需頻繁就診、較少飲食限制、血壓穩定、殘餘腎功能儲存,以及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成為近年國際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
根據台灣腎病年報最新資料,2012-2016年腹膜透析病友五年累積存活率69.5%,比血液透析病友的53.5%高出1成6,黃政文解釋,這可能與腹膜透析過程的血壓較平穩有關,因此腹膜透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對是相對較安全的透析方式。
另外,腹膜透析具有保留殘餘腎功能的優勢,讓病友繼續擁有排尿功能,黃政文說,腹膜透析的保腎力平均3年,血液透析的保腎力僅3個月。不過,開過刀腹部組織容易沾黏、病人體型太大比較不適合腹膜透析。
台灣腹膜透析僅7.5%遠低於歐美
台大醫院血液淨化科主任姜至剛表示,台大醫院腹膜透析每年服務超過400人,醫病溝通後選擇腹膜透析佔全院透析病人的3成,然而,全台灣選擇居家腹膜透析者僅7.5%,明顯低於歐美與亞洲其他國家。
黃政文說,腹膜透析逐年減少,以前還有9-10%,現在剩下7.5%,建議病人可多與醫師討論,了解兩種透析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確保贏在起跑點。
腹膜透析為居家透析模式,病人的醫囑遵從性相當重要。為了掌握病人在家執行透析的情況,台大醫院早在COVID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就已導入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實現更精準的遠距照護,居家腹膜透析結合雲端技術,幫助醫護人員及時獲得腎友居家洗腎數據,及時發現問題,適時提供協助,全面守護腎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