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省荷包!皮下心律去顫器、深層腦部刺激器 9月起健保給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及「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今年9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前者造福有靜脈血管通路異常或較小孩童,每人約可省86.5萬元,後者則讓因藥物或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肌張力不全病人受惠,每人約可省76萬元。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心律去顫器是預防心因性猝死的重要醫材,健保自2003年起已將用於心臟除顫療法,治療危及生命的心室頻脈,經靜脈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納入給付。對無法裝置傳統經靜脈植入式心臟去顫器,有靜脈血管通路異常或較小孩童,則需透過「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進行治療。
「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納入健保給付後,每年約有30名病人受惠,每組支付點數95萬點,一年健保支出約2,850萬點,換算每人約可省86.5萬元。
另因藥物或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肌張力不全病人,深層腦部刺激術(DBS)經實證醫學為最有效治療方式,因治療時所需電量較大,若能透過使用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對病情改善度較佳。
張惠萍表示,由於考量肌張力不全病人以年輕人居多,當病患動作出現困難障礙,常造成家庭照顧及經濟沉重負擔。為此,健保署將整組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特材納入健保給付,每年約有58名病人受惠,每組支付點數83萬4,310點,換算每人約可省76萬元,一年健保支出約4800萬點。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為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利益,健保署將持續爭取健保預算,努力將具有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需求的新醫材納入健保,以減少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