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研生醫9月初上市 上半年獲利年增逾40倍

財經 產業脈動
2025/08/13 17:39
林巧雁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大研生醫國際(7780)預計9月上旬掛牌上市。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7.8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0.57%,稅後淨利1.43億元、年增4098.5%,每股純益(EPS)2.4元,7月淡季單月營收1.49億元、年增73.26%。董事長張家銘表示,未來上市後股利政策也會跟母公司尚凡一樣,採高盈餘分配。

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右)與總經理林東慶(左)。林巧雁攝 zoomin
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右)與總經理林東慶(左)。林巧雁攝

5年營收成長88%

大研生醫2018年成立,初心只是為了給自己與家人吃的保健品,身邊朋友家人許願想吃什麼就研發什麼,唯一敢喊「30天無效退費」!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說,一開始也並沒想到要做這麼大或上市,沒有雄才大略。

他與高中同學一起創業,成立大研母公司尚凡,6~7年前因為膽固醇過高吃魚油,也送給大研總經理林東慶吃,但林卻越吃越高,原因是魚油濃度不夠高、效果不好,因此林東慶決定自己寫信給國內外300家公司,進口原料代工自己做。

大研生醫產品以三高保健、視力保健、益生菌等產品為主,劑型多元,近5年年均營收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88%,高濃度魚油為銷售市佔率穩居第一,也是momo保健品銷售第一。張家銘透露,其他保健品總經理私下還偷偷告訴他,自己都是買大研的魚油。

每批貨檢驗超過700次

日本保健品不用檢驗,2023年12月日本爆發小林製藥紅麴造成100多人洗腎事件,大研也因使用原料受到波及,影響營收與費用,但大研與其他保健公司不同,花更多金錢在檢驗上,台灣規定紅麴只要驗兩次,大研每批貨驗711次,原料進口先檢驗一次,代工後每批貨又會再檢驗一次,光檢驗時間就要在倉庫約4週。

「因為是自己要吃的」,張家銘說,所以他自己照吃存貨。台灣有29人提起團訴,但目前沒有提出影響健康的證據,有的膽固醇數據還降低。

海外市場布局方面,大研生醫鎖定亞太地區,包括日本、澳洲為主要發展目標。日本去年已成立子公司,預計下半年開始貢獻營收;上市後,將規劃透過併購策略擴大日本與澳洲保健品牌版圖,並以日本為樞紐,透過跨境電商進軍東南亞市場,加速品牌國際化。澳洲原本有看幾個標的,但擔心耽誤上市計劃而作罷,日本規劃2027年後上市。

大研生醫獲利增40倍

根據食品所ITIS團隊資料,2023年台灣健康食品市場規模達新台幣1756億元,年成長3.1%,表示國人的保健需求持續推升市場規模,顯示產業具長期成長潛力。

張家銘強調,上半年營收年增5成,獲利與去年同期增40倍,目前有25款產品,已排隊研發等上市的產品包含減肥、外泌體等15項。大研上市後,母公司釋股3成,母公司也有自己的計劃,比如AI專案。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大研生醫 # 尚凡 # 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