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從田間到工廠 AI助力產業轉型 工研院等10大法人曝31項成果大南方亮相

財經 產業脈動
2025/08/13 17:45
克里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AI科技無所不在,更與產業息息相關!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將於8月22-23日「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匯聚旗下包括工研院、金屬中心、精機中心等逾10大法人,於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專館曝光31項創新應用成果。

精機中心研發AI賦能堆棧機械手臂新實踐,可根據米包與棧板尺寸做出不同方向的最適化堆疊,減少人力搬運負擔。工研院提供 zoomin
精機中心研發AI賦能堆棧機械手臂新實踐,可根據米包與棧板尺寸做出不同方向的最適化堆疊,減少人力搬運負擔。工研院提供

AI協助傳統農業提升產能、降低病蟲害

工研院表示、協助成立將近一甲子的傳統碾米廠導入AI機器手臂,大幅提升產值與生產效率。也應用AI科技助農民降低病蟲害,也用AI協助長者照護;現場也展示AI試產線,以創新前瞻科技協助產業,運用法人資源學習用AI完成設計、試製到品檢,降低新品開發成本。此外,本次產業技術司展出的多項科技已導入南部石化塑膠、材料、精密機械等產業,為南台灣產業創造新動能。

你吃飽沒?台灣擁有稻米王國的美稱,全台產線每年需處理達150萬噸產量。面臨老化、缺工與高強度搬運挑戰,產業技術司支持精機中心研發「未來農業進行式—AI賦能堆棧機械手臂新實踐」,可根據米包與棧板尺寸做出不同方向的最適化堆疊,可減少人力搬運負擔。導入弘昌碾米廠後,助業者提高生產效率20%。此外,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補助工研院研發ICM作物智能防護—AI病蟲害預警系統,平均準確度超過70%,為農作物築起一道強韌的防護罩。

工研院研發ICM作物智能防護—AI病蟲害預警系統,平均準確度超過70%,為農作物築起一道強韌的防護罩。工研院提供 zoomin
工研院研發ICM作物智能防護—AI病蟲害預警系統,平均準確度超過70%,為農作物築起一道強韌的防護罩。工研院提供

AI協助產業產線良率提升

為協助產業迎向AI時代,產業技術司鎖定如工具機、水五金、扣件、紡織、塑橡膠及食品等產業,陸續在全台打造50條以上的AI試產線。本次展出金屬中心的光學輔助扣件調模導引系統AI試產線,透過智慧導引系統,可根據畫面進行設備模具調整,調模時間縮短50%以上,對位精度62%以上,提高5%以上的良率等,協助產業面對國際經貿情勢與供應鏈重組的壓力,提升中小企業的應變能力與數位轉型的速度,業者可在產業技術司專館掌握相關資訊。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培植新創團隊,鏈結南台灣產業為產業加值,帶來新商機。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