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說別指望大型交易可拯救英特爾 即使估值便宜也不見得划算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上周傳出,高通有意收購昔日的晶片龍頭英特爾,《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英特爾的估值從來沒有這麼便宜過,但這並不意味著收購這家歷史悠久的晶片製造商,就是一樁划算的交易。
股價40年來首度跌破帳面價值
英特爾曾是全球支配地位最強的半導體廠,隨著公司問題增多,該公司的股價今年已大幅下跌。該公司8月初發布災難性的第2季業績,令其市值自2012年以來首次跌破1000億美元。FactSet的數據還顯示,英特爾的股價至少是40年來首次跌破該公司的帳面價值。
這樣一波史詩級的崩盤自然會吸引那些想要嘗試一下的逢低買家。《華爾街日報》上周五報導稱,高通已提出一項收購意向,但收購價格和其他條款尚不清楚,這不會完全是一樁蛇吞象的交易,因為高通未來12個月的收入將超過英特爾預期收入的四分之三。
儘管如此,即使是一筆小幅度的收購溢價,也會使這筆交易的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大約是高通資產負債表上現金的8倍,並將涉及大量債務或該公司股東權益的大幅稀釋,或者可能兩者兼而有之。華爾街對此深表懷疑,高通股價周一下挫近2%,上周五已跌近3%。
「我們對任何潛在交易的價值持懷疑態度,」美銀證券的Vivek Arya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花旗集團的Chris Danely甚至更加直接,「幾乎愚蠢到沒法評論的程度了」他在給客戶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英特爾現今消耗恐延續到明年
但有問題的交易仍有可能發生,或者說有人試圖讓其發生。處於目前困境中的英特爾正吸引著各方興趣。彭博上周末報導稱,問題資產投資專業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已提出以最多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家晶片製造商的部分股權,考慮到英特爾的現金需求以及遭遇監管障礙的可能性較小,這最終可能是一個更可行的選擇,英特爾股價周一上漲逾3%。
不過,全面收購會給買家帶來各種問題,無論是高通還是別的公司。英特爾現在本質上是兩家企業,一家半導體設計和一家晶片製造廠,本月稍早時宣布的重組進一步鞏固這種趨勢,但這趨勢在過去3年一直在推進,從基辛格重回英特爾擔任執行長,並開始進行雄心勃勃的轉虧為盈計劃。該計劃目標是重新奪回英特爾在製造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建立代工業務,生產其他公司設計的晶片。
這項事業成本高昂,上半年英特爾的代工業務虧損53億美元,且這項業務99%的收入來自英特爾的內部需求,追趕製造技術所耗費的成本,導致曾經財力雄厚的英特爾在過去4季燒掉約126億美元現金,據FactSet估計,華爾街預計英特爾的年度現金消耗至少會持續到明年。
收購案可能面臨中國大陸阻擾
英特爾的設計業務也好不到哪裡去,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服務器仍然是英特爾晶片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行業銷售走出低谷,過去2季個人電腦的收入成長略有改善,但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卻因企業支出轉向輝達的AI系統而受重創。英特爾仍然是PC和服務器CPU晶片的主要供應商,但在這兩個領域被競爭對手AMD奪走重要市佔。據Mercury Research估計,上半年英特爾在服務器CPU市佔為75.6%,2017年,英特爾市佔達99%。
因此,任何買家都需要有能力解決多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威脅,同時還要能夠讓這樣的交易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包括中國,因為該公司在中國設有工廠。僅憑這點,全面收購英特爾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中國已阻礙幾筆涉及美國科技公司的大型交易,包括英特爾和高通。對於中國,Bernstein的Stacy Rasgon周一指出,「英特爾和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越弱,可能對他們越有利。」
英特爾現在當然需要更多的朋友,但買家將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