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鮪捕撈提早18天喊卡!創史上最短天數紀錄 漁業署喊話:改捕黃鰭鮪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我國捕撈黑鮪每年配額1709公噸,受惠國際黑鮪資源回升,自2022年起增至1965公噸,每年4-6月為太平洋黑鮪魚汛期,台灣近2年黑鮪大豐收,去年配額用光光,今年更首次出現捕撈季尚未結束就提早喊卡,原本可撈滿90天,今年被迫提早18天在6/12收攤,創下歷年捕撈天數最短紀錄,引發漁民反彈,漁業署喊話改捕黃鰭鮪。
去年黑鮪漁獲量破兩千噸
根據漁業署統計,2014至2023年我國太平洋黑鮪漁捕獲量分別為,524公噸、577公噸、454公噸、415公噸、369公噸、475公噸、1150公噸、1479公噸、1498公噸、2212公噸;在2021年以前,我國1年原始配額都是1709公噸,隨資源量有恢復,2022年至今,增加至每年1965公噸。
依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太平洋黑鮪養護管理措施規定,當年度未使用完的配額,僅能留用至下一年度,我國2023年原始配額1965公噸全數用完外,也使用了2022年所留用的配額334公噸,等於去年可捕2299公噸,漁獲量2122公噸。
我國2024年太平洋黑鮪總漁獲配額為1965噸,留用配額為0,截至今年6/9累計總漁獲量已達國家配額之90%,為使漁民停止作業有充分緩衝時間,農業部即公告於6/12零時零分起停止捕撈太平洋黑鮪。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每年4至6月為黑鮪捕撈期,過去捕撈數量都沒有超過配額,今年汛期後期抓捕豐盛,才有停止捕撈的規定,由於捕撈季尚未結束就截止,確實是首次、也是歷年最短。
今年首度快達配額量提早喊卡
王正芳坦承,確實有漁民反映捕撈期太短,剛開始每天通報量都差不多,都是1-2%,但6月變成每天捕撈4-5%,今年是第一次快達到配額的量,才宣布停止捕撈,且在漁季開始作業初期,即已向漁民說明本年度管理措施與規劃,6/3配額使用率達63%、6/6達75%、6/7達80%等資訊,都有通報給相關區漁會週知漁民。
王正芳強調,過往的捕撈量沒有這兩年這麼多,可見國際間共同保育環境下,資源有恢復的傾向,是否也跟氣候變遷、暖化有關仍待研究,因為太平洋黑鮪有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科學家在研究。
他認為,漁民可捕撈黃鰭鮪等其他鮪魚類,雖然黃鰭鮪等也是有配額,但都沒有超過9成、空間還很大,漁業署也隨時掌控中。
黑鮪內銷為主、價格不比外銷低
根據1948年成立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制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分9級別,依輕至重排序,未評估(NE)、資料缺乏(DD)、無危(LC)、近危(NT)、易危(VU)、瀕危(EN)、極度危險(CR)、野外絕滅(EW)、絕滅(EX),太平洋黑鮪過去20年間數量減少33%,面臨的主要威脅就是做成生魚片,因此2014從「無危」級別列入「易危」,該紅皮書不具法律拘束力,但逐漸被各國用以評估生物受威脅狀態,是保育重要資料。
王正芳說,黑鮪魚沒有被列瀕危,因為整個太平洋國際組織都有在控管,各國都有分配的配額,不是只靠台灣。
漁業署長張致盛近日也曾提到,台灣的黑鮪基本上以國內消費為主,外銷量非常少,不重外銷是因為國內跟外銷市場相比,台灣的價格並沒有比較低,這幾年來僅少量外銷到日本等地,日本也有捕獲黑鮪,台灣外銷在日本拍賣價格非常高,就是在處理流程上品質、保鮮、維護、管理都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