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鐵花蓮和仁至崇德間停駛!晚間公路、高鐵疏運 明再加開4班機

台鐵花蓮和仁至崇德間停駛!晚間公路、高鐵疏運 明再加開4班機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中央氣象署針對16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受到大雨影響,台鐵K51+245土石淹過橋面,和仁至崇德間列車停駛,約500多名旅客受困。對此,台鐵公司成立一級應變小組,除了加開南迴線往高雄列車,台鐵也已啟動花蓮=和平間公路接駁,高鐵左營站也已機動加開二班次全車自由座列車。交通部也協調明(19)日立榮航空加開台北往返花蓮各1班,下午正班機松山往返花蓮各1班。
核三廠2號機昨除疫 缺電考驗即將開始

核三廠2號機昨除疫 缺電考驗即將開始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台電核三廠2號機40年運轉執照17日到期,昨日午後機組開始逐步降載,並於晚間解聯、安全停機。核三2號機裝置容量95.1萬瓩、發電占比約3%,也代表台灣47年的核電歷史從今天起開始正式歸零,邁向「非核家園」的目標。行政團隊保證不會缺電,隨炎熱夏天即將到來,外界也將檢視台灣電力是否真經得起考驗。
會考|自然科圖表題高達86% 端午立蛋入題!跨科整合實驗設計

會考|自然科圖表題高達86% 端午立蛋入題!跨科整合實驗設計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昨(17)日起連2天舉行,今天上午自然科已考完。國中老師分析,自然科試題文字多、圖表多、生活情境多,圖表題高達86%,但沒有複雜計算題,至於較為創新的題目,則有以端午節立蛋習俗,結合實驗設計操作、地科天文變化,以及物理的力學概念,是跨科整合題目。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2號機預計2025年5月17日停止運轉、18日凌晨起除役,台灣將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核電走過47年歷史,曾占全台發電量逾五成,如今歸零,替代能源是否足夠,成全民關注焦點。《知新聞》規劃專題,帶讀者回顧核電廠從十大建設的驕傲,到核四停建的爭議,在半導體及AI資料中心龐大用電需求下,台灣未來如何穩定供電、避免缺電危機。 搶在核電除役前,立法院2025年5月13日通過《核管法》修正草案三讀,讓法定運轉期40年最長可延長20年。但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修法通過不代表核三廠2號機5月18日後可繼續運轉」,仍需經3年半安全體檢程序。 專家示警,核電歸零後的結構性問題,數據表面看起來供電無虞,實際上夜間風險巨大,加上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令人擔憂,原訂2025年達20%目標,2024年卻僅達11.6%,短期要補足廢核後的電力缺口不太可能。
核電歸零4|核能退出電力版圖 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真能撐起台灣供電?

核電歸零4|核能退出電力版圖 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真能撐起台灣供電?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17日除役,屆時核能正式從台灣的發電結構中退場。根據台電資料,2024年發電量為2514.4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2.1%,包括燃煤31.1%、燃油1.4%、燃氣47.2%、汽電共生(不含垃圾及沼氣)2.4%等,再生能源(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占比為11.9%,抽蓄水力1.2%,儲能電池0.1%,核能為4.7%。儘管核能比重不高,但火力發電所造成的排碳,也成為台灣發電最大的問題。
核電歸零2|高電價來臨? 專家:2大關鍵才能止血台電虧損

核電歸零2|高電價來臨? 專家:2大關鍵才能止血台電虧損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近期台電鉅額撥補案在立院持續攻防,隨著5月17日台灣全面進入非核家園後,台電財務壓力恐加劇。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指出,撥補無法過關台電財務壓力更加惡化,且單靠撥補恐怕也只能短期止血,更關鍵的是強化監管機制及改革電價穩定基金的運作模式,才能改善台電虧損。
核電歸零3|2奈米製程占高雄用電逾10% 3大產業面臨供電壓力測試

核電歸零3|2奈米製程占高雄用電逾10% 3大產業面臨供電壓力測試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進入AI時代,資料中心成為重要設備,但是耗電也成為最大問題,台電在2024年8月宣布,為確保電力系統穩定與安全,參考新加坡、韓國經驗,透過用電控管,引導用電量5MW以上資料中心,暫定桃園以北地區的資料中心申設,優先至擁有充足再生能源的中南部地區設廠,顯示在AI龐大用電需求下,仍有電力吃緊疑慮。
三接搭配大潭電廠取代核三2號機! 卓榮泰有信心:全台穩定供電無虞

三接搭配大潭電廠取代核三2號機! 卓榮泰有信心:全台穩定供電無虞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灣僅剩的核電機組明天將停止運轉,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前往桃園觀音區,視察中油觀塘接收站(三接)及台電大潭廠增建計畫,卓表示,核三廠2號機除役工作安全順利進行中,未來大潭電廠供氣滿載後,將能取代核三廠2號機供電的需求量,加上6座電廠發電機組工程如期上路、民營電廠(IPP)投入,面對AI、半導體產業帶來的高用電成長需求,全台電力仍可穩定供應無虞。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