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冒煙片|台灣地熱新綠星「全採可抵2座核電廠」 關鍵卡在2門檻

冒煙片|台灣地熱新綠星「全採可抵2座核電廠」 關鍵卡在2門檻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俄烏戰爭、半導體和AI需要綠電以及能源轉型,三要素讓賴政府拚起來推動新能源。經濟部預計2030年綠電佔30%、燃煤20%、燃氣50%,綠電目前僅10.5%,除太陽光電和風電,台灣因蘊藏40GW地熱能源,被經長視為新綠星。《知新聞》前往全台首座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採訪,也見證中研院與中油在宜蘭員山開鑽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 究竟這些存在台灣地底的綠色能源寶藏能否開採救急?中研院專家指出,台灣地熱發電若全開發,可望有10GW到30GW發電量。清水地熱廠也指出,中研院有預估台灣地下熱能至少6GW裝置容量,這樣就一、二座核電廠那麼多了,全順利開發,確實佔台灣10%總電量應沒問題。但關鍵在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
內外夾擊!川普再控台灣小偷、鄭崇華勸政府認錯 卓榮泰備詢拆彈

內外夾擊!川普再控台灣小偷、鄭崇華勸政府認錯 卓榮泰備詢拆彈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接受美國熱門podcast節目訪問,再度指控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與此同時,賴政府面對國內企業及在野黨呼籲使用核電的壓力,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昨直指,發展AI非核電不可,錯誤決策應該承認。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在立法院均表態「不同意」川普說法,卓並重申對於未來採用核電有三大前提,如能符合,當然願意討論。
卓榮泰對「新核能」開放態度有跡可循 回擊藍委不理性:社會需多點信任

卓榮泰對「新核能」開放態度有跡可循 回擊藍委不理性:社會需多點信任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美國《彭博新聞》專訪表示,因應AI熱潮半導體製造商電力需求激增,政府對新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已要求台電留任核電廠員工,為未來核能技術做準備,引發在野質疑「核能立場反覆」,批評是玩兩手策略、藉新核電賺一筆。卓感嘆,台灣社會需要多一點信任關係,重申在3前提下,政府對新能源技術採非常開放的態度。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專欄/吳連富】AI教父黃仁勳一到台灣,AI相關股票就會跟著大漲,大家也說AI相關產業鏈是未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所在,希望可以成為台積電之外的護國群山,可是黄仁勳也告訴我們,他擔心電力供應問題。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從2024年到2033年,我們每年用電成長率預計為2.8 %,2008年到2023年,每年的用電成長的數字只有1.06 %,隨著AI爆發性成長,預估2030年用電在AI產業的數目將較目前多3倍,所以現在爭相要籌設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在桃園以北幾乎已無供電可能(因為沒有地方可設電廠)。 我們一直在討論台灣缺電問題,台電說台灣沒缺電,但是我們不夠的是「綠電」,要全力發展AI產業供應鏈的同時,要深刻思考「綠電」供應是否足夠?
考察核四內部遭拒 蔡志孟:核心管制的區域不能進入「法規沒有改變」

考察核四內部遭拒 蔡志孟:核心管制的區域不能進入「法規沒有改變」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賴士葆、王鴻薇、張智倫今一同考察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核四廠,原邀請2位核能專家顧問隨行提供意見遭台電阻擋,翁曉玲質疑台電作法「怕專業人員評估核四可重啟,或是廠內設備已被移除轉賣」。對此,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說明,核四廠區的核心區域參訪需要國會委員或國會助理的同意,「法規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
氣候委員會將登場!童子賢逆風再喊核電延役 政院說話了

氣候委員會將登場!童子賢逆風再喊核電延役 政院說話了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全國核電僅剩核三廠2號機組運作,行政院強調按照除役時程,「非核家園」目標未變,但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天再度建議,核二、核三廠延役,讓「核綠共存」穩定台灣供電、減少碳排。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表示,政院對能源的態度到目前為止沒太大改變,針對委員會最後做出的結論與建議,政院會做最後討論,若可以執行,就做執行分配。
2030年重啟核電? 卓榮泰:外媒比較聽得懂我的中文

2030年重啟核電? 卓榮泰:外媒比較聽得懂我的中文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南下高雄視察,有媒體提問日媒詢問重啟核電的可能;卓榮泰強調,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疑慮,就算核三廠2030年啟動,也無法發電,但台電評估未來新設電廠跟多元開發綠能,可供910萬瓩發電量,已足夠內需;話鋒一轉,對於接受外媒專訪,卻被國內媒體下標「2030年要重啟核電」,卓榮泰笑虧,「反倒是外國媒體聽得懂我講的中文」。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