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血液透析5月起健保給付 在宅急症照護擬擴大6對象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減少患者往返醫院在最熟悉的環境獲得照護,舒緩病房壅擠、減少院內感染風險,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3/8)表示,適用對象會持續擴大,包含心衰竭、呼吸衰竭、其他感染、洗腎患者、化療與靜脈營養注射都討論。不過,今年5月起會先實施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給付。 2025/03/08 19:00 生活 醫藥
10大死因5項不脫「三高」 賴清德:目標2030降低慢性病死亡率1/3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今召開第3次會議,針對醫院急診雍塞「一床難求」現況,總統賴清德表示,衛福部已經制定短期因應策略,及中長期改革方向,會強化病床調度,發揮緊急醫療網功能,加強區域醫院間的聯防機制。賴並指出國人十大死因,希望2030年目標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死亡率1/3。 2025/02/27 18:57 政治 黨政要聞
急診醫學會罕見求救!籲正視「空前嚴重」 醫護怒火:政府瞎了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年以來全國醫院急診大爆炸問題愈形嚴重,繼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護師工會)曝光前2個月就有705名護理人員不堪負荷離職,問題恐惡性循環,「超級白急診醫師」透露床位都沒了,病人躺地接受搶救,如今「台灣急診醫學會」也罕見地公開在網路社群發文,向衛生主管單位求救,強調醫療院所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呼籲政府機關正視! 2025/02/23 17:41 生活 醫藥
台大急診塞非流感+腹瀉!醫曝這款病人最大宗 高齡化日趨明顯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春節以來全台醫院急診塞爆,衛福部認為是天冷、流感和諾羅病毒,太多輕症衝醫院急診所致。不過台大醫院表示,醫學中心的病人跟中型醫院不太一樣,急診壅塞不是類流感或腹瀉增加,而是老人共病多或癌症病人易有併發症,導致反覆急診甚至需住院,人口老化下這個趨勢愈來愈明顯。 2025/02/13 21:49 生活 醫藥
9旬翁肺炎免住院2週!在宅照護更舒適 9天順利康復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人力短缺日益嚴峻,傳統醫療模式亟需變革。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92歲護理之家住民李伯伯,因發燒、咳嗽送醫,診斷出肺炎在急診觀察一天,評估適用在宅急症照護,於是回到熟悉的機構內接受抗生素治療,9天順利康復,有別以往臥床老人需住院兩到三週。 2025/01/18 10:37 生活 醫藥
擴大安寧病人在宅照護!增加非感染症 估7萬多人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接受治療。不過安寧病人除了感染症,常有電解質不平衡、需要輸血和點滴營養,因此健保署預計今年第二季擴大安寧病人可在家照護的情形,不限於感染症,估計有7.7萬多人受惠。 2025/01/17 19:26 生活 醫藥
家是最好病房!嬤免為慢性病奔波3醫院 開心許下雞湯約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實現在地安老,家是最好的病房!77歲阿滿姨有五種慢性疾病,原本在三間醫院奔波,每天得吃20-30顆藥,但不是漏吃就是吃錯,卻誤認藥沒效,近兩年開了三次刀後,決定申請居家醫療,藥師整合藥物還每週到府排藥、衛教,阿滿姨不時送自產雞蛋感謝,更與醫療團隊約定好努力復健,之後煮雞湯給大家喝。 2025/01/06 10:00 生活 醫藥
最暖善終!邱邱伯在宅安寧 家人更凝聚陪吃飯、練肖話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告別式上,親友帶著芭樂、花生等農產品前來,聚集在逝者旁回憶他的生命帶給大家的禮物,比起悲傷,感受更多的是溫暖,83歲邱邱伯數年前確診末期腎臟病,今年尿毒症惡化,但他堅持要快樂的活,自在的走,不去醫院而選擇居家安寧,反讓家庭成員更凝聚,女兒感恩地說「解脫比解救更重要」。 2025/01/01 12:00 生活 醫藥
醫院總額分區新制明年上路!減少門診衝量 落實分級醫療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減少醫院重複或非必要的檢驗檢查,合理管控門診不衝量,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明年第一季起試辦醫院總額分區新制,各醫院有自己的基期,超過基期的收入扣除居家醫療、在宅急症照護和治療急重症後,分三階打折給付,但會保障離島和燈塔型醫院,若不當轉診導致醫療人球就取消基本總額保障。 2024/12/29 08:05 生活 醫藥
遠傳捐百套「5G遠距診療在宅急症照護方案」 耕耘智慧醫療領域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遠傳電信響應中央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舉行「全民健康在宅急症照護落地暨公益捐贈記者會」,將100套「5G遠距診療在宅急症照護方案」捐給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等四大醫療學協會,為基層醫療注入科技量能。 2024/11/20 09:30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