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器捐與大體老師追思會 器捐家屬:媽媽教會我勇敢 【記者林志青/桃園報導】罹患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彭惠蘭,等不到肺臟移植,臨終前決定捐出器官,幫助其他像她一樣等待奇蹟的病患。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今天下午舉辦「2025年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彭惠蘭女兒代表捐贈者收下受贈者的花束。彭小姐說,「媽媽總是說自己很膽小,但在生命的最後,是媽媽教會了我,甚麼叫做勇敢。」 2025/03/29 18:42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柯爸病逝|柯文哲慟失背後隱形力量 「不聽爸爸的話」名醫淪囚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父親柯承發對抗病魔近6個月,柯文哲昨赴醫院見病危父,成了父子倆最後一聚。據知情人士透露,柯爸求生意志堅定,承受化療跟心導管複雜手術,前幾次傳出病危,在柯文哲探視後,柯爸的生命指數又回來,然這次沒有轉機,柯承發不敵癌症,今早辭世,享耆壽94歲。柯文哲跟父親的關係雖不如跟柯媽親近,但兩人個性雷同,父子並在差不多的時間遇上人生難關,如今柯爸逝去,恐掀起後續政治效應。 2025/02/17 16:08 政治 黨政要聞
陳佩琪年夜前535字思夫君文!最愛他那場告白演唱會 幫黨賺77萬卻變貪污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等案,北檢依《貪污治罪條例》違背職務收賄等4罪起訴,共求刑28年6月,全案移審台北地院後2度獲交保,但均因檢方抗告成功,北院本月2日改裁定羈押禁見3個月。隨著農曆春節將至,柯妻陳佩琪也有感而發,並提及,柯文哲從政後,幫北市府還債500多億,世大運開閉幕式減支50多億,8年市長特別費讓員工當績效獎金用,「現在的你卻為被構陷的圖利和貪汙罪被關押在陰冷的牢房中,我好想你...」。 2025/01/26 12:12 政治
ICU最感人一幕!醫院少開的「這扇門」開了 原因讓人眼眶濕 【盧麗蓮/綜合報導】重症醫師在加護病房看盡生離死別,和死神拔河之際,卻也看到一幕幕令人感動的瞬間。重症醫師陳志金透露,ICU有一扇很少開的門,一年只開過幾次,但有一個情況下會大門開啟,展開「重生之門」,且這時手邊不忙的護理師都會停下動作,向「捐贈者」致敬。 2024/12/23 16:55 生活
醫師突跌倒竟是最惡腦癌!「拒一把火燒光」 大愛器捐重拾笑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比起一把火燒光,不如捐出還能用的器官」,大愛捐贈者連振坤醫師一年多前突然在家中跌倒,深知不對勁還自行走去急診要求做腦部影像檢查,結果確診最惡性腦癌,第一次開刀後半年就復發,他清楚復發會接二連三,決定把握人生最後時光與家人四處旅遊,最後依願捐出眼角膜,原本腦瘤壓迫致眼嘴無法閉合,器捐後反恢復微笑模樣。 2024/12/07 13:35 生活 醫藥
「文哲,我等你回來」陳佩琪痛哭 憶柯文哲曾說「我這輩子救過太多人了」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弊案遭羈押禁見近3個月,妻子陳佩琪不時在臉書分享她和丈夫的點滴。今她又秀出和柯爸柯媽的合影,以及柯文哲的童年照片,柯文哲曾私下向她說「佩琪,我這輩子救過太多人了」,想到他說這句話對比現在處境,陳佩琪淚水盈眶喊,「文哲,我想念你,我等你回來。」 2024/11/30 15:19 政治 黨政要聞
汪建民癌逝捐出這器官 完成最後英雄任務!女友淚:繼續看世界 【盧麗蓮/綜合報導】在《台灣靈異事件》中「鐵頭」一角爆紅的藝人汪建民,上月因肺腺癌過世,享年56歲,令粉絲心痛。汪建民的女友Joan證實,已幫汪建民完成「遺愛任務」,進行眼睛的器官捐贈,「透過雙眼繼續看這世界的美好。」粉絲淚喊「感謝建民哥無私遺愛人間,感恩大愛。」 2024/11/19 10:19 生活
人間大愛!30歲女離世捐贈眼角膜 家人加碼呼吸器跟訪視車「愛永存世間」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一名30多歲女子積極抗癌,勇敢面對生命有限的現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同意捐贈眼角膜。家人在她離世後,再花80萬元延續善行,捐贈居家呼吸器與訪視車給奇美醫院,造福更多病人,將她的愛留存世間。 2024/10/16 19:48 生活
台灣新里程碑 破百萬人次預立安寧緩和意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在2000年施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25年來安寧療護觀念逐漸獲得民眾認同,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全國累計超過100萬人次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為台灣安寧創下新的里程碑。在數位化浪潮下,今年也增加以健保卡「預立安寧緩和及器官捐贈意願」線上簽署管道。 2024/10/12 12:34 生活 醫藥
台大教職員專屬!好心肝基金會免費健檢 4年揪出27人罹癌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好心肝基金會及善心人士4年前開始,捐助提供台大的教職員免費的健檢專案,4年來有3601位教職員接受健檢,共驗出27人罹癌,健檢滿意度也達100%。今(25)日台大與好心肝基金會再度簽約,讓教職員健檢方案延長4年。 2024/09/25 11:34 生活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