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犬16萬隻、石虎僅500!5千人為野生動物而走 農業部收3訴求書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遊蕩犬貓是全球公認許多物種族群減少甚至消失的主因之一,國內有不少野生動物研究單位和救傷中心指出,遊蕩犬對許多中小型哺乳動物和中大型鳥類族群造成威脅,以學生為主組成的「2024第二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今日於濟南路立法院旁集結,呼籲政府重視遊蕩犬貓問題,吸引5000人到場響應,由農業部動保司司長江文全親自接下訴求書。 2024/11/10 16:53 生活
美國南卡動物實驗室43隻彌猴脫逃 抓猴困難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周三(11/6)驚傳有大批實驗猴脫逃,專做靈長類動物生醫實驗的Alpha Genesis位於雅馬西的實驗室,飼養員沒關籠子導致43隻實驗用的彌猴逃出。 2024/11/08 20:15 國際 奇人妙事
有片|漁光島衝浪客被浪浪咬傷!他濺血急打破傷風 動保處籲:別餵食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知名景點「漁光島」昨天再傳有衝浪客遭浪浪咬傷,小腿濺血,幸狗群「犯後」就一哄而散。動保處今天派員前往誘捕,避免再發生人犬衝突,也提醒民眾勿餵食、勿挑釁。 2024/11/06 16:1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反了!詐團女車手面交30萬元給被害人 又是金價狂飆惹的禍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新北市警方日前逮捕1名詐團女車手,不過一反常態的是,通常都是車手空手來向被害人取款,這名女車手卻是送新台幣30萬元現金「投資利潤」給被害人。警方研判,應是想放長線釣大魚,因此「出金」面交給被害人,此類落網的案例不多。 2024/10/27 09:02 社會 突發現場
有片|防黑吃黑!針孔遠端監控車手 要求戴袖套原因曝光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詐騙集團遭車手黑吃黑時有所聞,因此有詐團開始要求車手配戴針孔攝影機,利用遠端監控取款過程,警方日前埋伏誘捕到一名吳姓車手,在其外套上驚見鈕扣型針孔,另外發現吳男大熱天卻帶著袖套,追問下他才坦承,要假扮理財專員取款,因手部有刺青,上級指示必須戴上袖套遮掩,才不會穿幫,豈料最後仍落得被警方移送的命運。 2024/09/14 15:00 社會 突發現場
有片!台中藥頭賣二級毒品未遂 遭重判3年6月原因曝光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年僅22歲陳姓男子為賺取「快錢」,鋌而走險擔任藥頭,警方掌握情資佯裝買家,趁交易時將陳男逮捕,並起出安非他命1包,陳男坦承賣出1包可獲利500元,被依販賣二級毒品未遂起訴,法官認陳男在去年就有4次販毒未遂遭起訴,即便獲利慘澹,仍重判有期徒刑3年6月,可上訴。 2024/08/31 09:48 社會 突發現場
超馬好手林義傑違法抓盜版!提告千名網友索和解金慘了 判決出爐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超馬好手林義傑(現名林瀚駩)被控與律師、會計師聯手,經營真相智財顧問公司取得影視公司授權後,以BT軟體將電影上傳網路,然後控告900多名下載的網友侵害著作權,收和解金獲利90萬元,台北地檢署先前依《律師法》無律師執照而盈利執業、《刑法》包攬訴訟等罪分別起訴林義傑與律師鄭伊鈞、成員陳駿璿等人,台北地院今判林義傑10月徒刑、得易科罰金30萬元。可上訴。 2024/08/27 20:35 社會 法庭
山豬吊殘害黑熊!動團呼籲全面禁止 批林保署推給原住民狩獵是在污名化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2019年至今,因山豬吊陷阱通報救援報導已知19隻黑熊受害,其中6隻死亡,8/20台東卑南鄉原住民保留地發現台灣黑熊受困套索熱衰竭死亡,是第20隻受害紀錄,動保團體今赴農業部林業保育署門前,呼籲全面禁止山豬吊,點名林保署稱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有使用金屬套索需求,但動團反駁,是哪個民族需要?覺得林業署推給原住民狩獵,是在污名化原住民,因為原住民有自然的生態智慧獵捕,不該用山豬吊,難道沒有山豬吊就無法傳承延續? 2024/08/27 11:35 生活
讓售亞錦賽門票討一杯星巴克竟有事!2女遭警送辦 結果出爐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亞洲棒球錦標賽去年12月在台北大巨蛋舉行,實力相當的台日、台韓大戰是球迷關注焦點。潘姓、羅姓2名女子分別上網以原價讓售台日、台韓之戰門票,並希望買家請喝星巴克咖啡,警察執行網路巡邏發現後,認為2女轉售票券圖利,佯裝買家碰面交易後,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法院裁罰,但法官認為她們不是球賽黃牛,以原價讓票只要求請喝一杯星巴克,不構成圖利,且警察以「釣魚」方式辦案,不符《社維法》規定,裁定2女免罰確定。 2024/08/22 14:45 社會 法庭
台南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六旬女住院治療 症狀曝光 【記者古和純/台南報導】台南市衛生局今晚公布首例日本腦炎,該名60餘歲女個案居住活動地點在下營區,於6月3日收治在柳營奇美醫院住院治療,6月19日確診為日本腦炎;衛生局研判,該女在住家附近被帶病毒的三斑家蚊叮咬感染,且經疾管署確診後,衛生局隨即至個案住家懸掛捕蚊燈進行誘捕病媒蚊,實施防治措施,並加強衛教宣導。 2024/06/19 21:23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