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點看護移工」3/31開放申請 4小時費用最低1000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勞動部推動類似「鐘點看護移工」模式的「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下週一(3/31)正式上路,適用對象包含身心障礙、重大傷病、有就醫或手術紀錄、符合聘僱家庭看護移工資格等。有需要的民眾可到網站上登記,單次4小時服務價格落在1000元至1250元之間。 2025/03/29 17:57 生活 職場
詐團最愛郵局3類人當人頭 中華郵政目標減少警示帳戶50%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中華郵政129歲,郵局迄今發出提款卡1790萬張,是業界最多,且據點多,使詐團在臉書、LINE等以6萬至60萬不等高價收購提款卡用做人頭帳戶,其中,郵局被騙的帳戶多為3類人,外籍移工、領中低收入等補助款、偏鄉原鄉客戶,2024年警示帳戶10619戶比2023年6880戶多,中華郵政董事長王國材表示,今年以數量減半當作目標(低於5000戶),由於移工很多帳號被盜,要求雇主必須同意做保證是僱傭關係才會錢給移工,另外,將對用戶轉到虛擬帳戶做限制。 2025/03/20 13:19 生活 交通
「鐘點看護移工」6家試辦單位公告 3月底前上路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勞動部推動類似「鐘點看護移工」模式的「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今(14)日公告評選通過的6家試辦單位名單,此計畫預計3月底前正式上路,屆時有需求的民眾,可向各個試辦單位申請。 2025/02/14 15:16 生活 職場
春節缺人力!未經許可聘外國人違法 看護移工不能「借給」親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春節期間,許多雇主有臨時人力需求,勞動部提醒,未經許可聘雇移工將觸法,即使是僑生或外國學生打工,也必須申請工作許可。另外,外籍家庭看護工只能從事照顧被看護人及相關生活照料,不能讓移工從事其他工作,或把移工「借給」親友幫忙打掃或趕訂單等,這些都是違法行為。 2025/01/25 17:30 生活 職場
隱形職災遇不公移工提3訴求!勞部3年勞檢罰7千萬 承諾強化職安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移工聯盟(MENT)等團體今(1/5)齊聚在勞動部門口,揭露大量中小企業中移工面臨的糟糕處境,如即便有醫生診斷,雇主不認職災,拒付資遣費及醫療費等,MENT提出3點訴求,包含立即推動專案勞檢、檢查透明化、召開專門會議,勞動部做出5點回應,如近3年已檢查2萬2,764場次,罰鍰金額計6,952萬元,並承諾持續定期邀集各勞動檢查機構召開會議進一步研商移工作業安全強化作為。 2025/01/05 14:15 生活 職場
免巴氏量表|看護移工缺口16萬!「印尼人都想來台灣」 業者因1理由批高估了(獨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法,開放80歲以上高齡長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申請外籍看護移工,勞動部預估會增加10多萬移工人力缺口。不過,人力仲介業者質疑,聘雇移工成本高,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聘看護移工,勞動部高估需求,實際上一年應增加約2萬名看護移工需求而已。 2025/01/04 20:42 生活 職場
獨家|「鐘點看護移工」延至3月上路 勞動部證實:8家申請全要補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勞動部推動類似「鐘點看護移工」模式的「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原預計去年年底上路,但因8家前來申請參與試辦的單位,都被勞動部評選小組要求補件,又碰上農曆年,因此2月才會公布有哪些單位參與試辦,預估政策要拖延到3月才能上路。 2025/01/04 20:41 生活 職場
免巴氏量表|健康長者聘移工!家總憂「搶工」 雇主協會樂觀其成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立法院今(31)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法,開放80歲以上高齡長者及70歲以上患有癌症2期以上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申請外籍看護移工。對此,民團看法兩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表達遺憾,預言未來將有「搶工」情況,但雇主協會則樂觀其成,並非所有健康長者家庭都有錢聘雇看護移工,且移工也樂於來台工作,不會缺工。 2024/12/31 17:11 生活 職場
免巴氏量表|「重度失能家庭首當其衝」 家總憂心:恐釀搶工效應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立法院今(31)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法,開放80歲以上高齡長者及70歲以上、患有癌症2期以上者,申請外籍看護移工,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對此,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憂心,恐造成家庭看護與家事工更混淆,衝擊中重度失能家庭。 2024/12/31 16:50 生活
免巴氏量表|開放健康老人聘僱外籍看護工 勞團痛批修法錯誤方向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立法院今(31)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法,開放80歲以上高齡長者及70歲以上患有癌症2期以上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申請外籍看護移工。對此,勞團擔憂,新法違背長照公共化目標,且家庭看護移工模式,難以保障移工勞權,還衝擊國內長照從業人員就業,批評修法是錯誤方向。 2024/12/31 15:55 生活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