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創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全程跳動提高成功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傳統心臟移植手術需將捐贈者心臟取出後放置於低溫保存液中,以減少代謝需求,但這段「缺血時間」可能影響心臟功能與移植成功率。台大醫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透過持續灌流含氧血液,讓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狀態,完全消除缺血時間,為全球移植醫學帶來嶄新視野。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表示,「無缺血時間」是指從心臟摘除後血流中斷,到重新接上接受者血管並恢復灌流之間的總時間,一般建議總缺血時間小於4小時,缺血會造成心肌細胞缺氧導致功能衰退,因此,缺血時間越短,移植成功率與心臟功能越好。
台大醫院替49歲蘇小姐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紀乃新說,心臟移植團隊及機械輔助團隊設計的器官維護系統透過持續灌流含氧血液到心肌,讓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狀態,消除心肌缺血以及心臟再灌流造成的傷害,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蘇小姐患有擴張型心肌病變,2014年因為心衰竭在門診藥物控制,2023年因心臟衰竭、腹脹、腳腫等情況反覆住院施打強心劑,2023年進一步安裝心室輔助器,2024年8月15日終於獲得心臟移植。

紀乃新表示,過去移植後心肌酵素通常會升高,代表心肌受損,蘇小姐術後追蹤心肌酵素表現正常,顯示在無缺血不停跳移植的情況下,心肌獲得保護。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透過二例連續成功的手術,驗證了此技術的可行性、安全性,台大團隊跨出歷史性一步,開啟心臟灌流技術新時代。
自1980年代起,台大醫院即投入心臟移植領域,並於1990年完成全台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截至目前,台大醫院已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這些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此次「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