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取代所得稅」之說 專家提4大盲點欲敲醒夢中人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從競選時就不停的講,徵收的關稅可望用來調降許多民眾的所得稅,甚至完全不用繳稅。雖然川普的夢想得很美,但《華爾街日報》列出4大理由,指出用關稅收入取消所得稅是不可行的事。

川普27日在自家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當關稅啟動時,許多人的所得稅將會大幅減少,可能甚至會完全取消。重點將擺在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約646萬元台幣)的人群身上」。
《華爾街日報》列出4大理由,指出川普以關稅取代稅收的想法是站不住腳的。
一、關稅收入不夠多
根據保守派華府智庫「租稅基金會」(Tax Foundation),假定川普的對等關稅在暫緩期結束後全面恢復,目前的關稅政策將使今年產生1670億美元(約5兆3917億元台幣)收入。
僅管關稅收入頗為可觀,但這筆錢遠不足以抵銷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人群的所得稅。2022年,收入屬於底層90%的美國家庭,即調整後總收入低於17.9萬美元(約578萬元台幣)的家庭,總共繳納了約6000億美元(約19兆3776億元台幣)的個人所得稅。
「租稅基金會」旗下稅務政策中心副總裁約克(Erica York)表示,「無論是左派、右派,還是任何懂數學的人,都已徹底駁斥這個想法」。
川普還認為,關稅將促使企業在美國國內進行更多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稅收。
然而,約克指出,事實恰恰相反。因為關稅帶來的負面經濟成本,將遠超任何益處。
二、一下喊徵一下喊停不靠譜
川普強調關稅為收入來源,卻又利用關稅迫使他國重返談判桌,兩者相互衝突。
貿易協定達成後取消或降低的關稅,無法成為國會取消或大幅降低所得稅的穩定收入。
智庫機構「預算與政策優先項目研究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聯邦預算政策資深主任杜克(Brendan Duke)說,「這完全是自相矛盾」。
三、全民買單窮人更吃虧
目前美國有數以千萬的家庭實際上並不用繳納所得稅。
根據「稅賦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估計,2022年約有40%的家庭沒有繳納聯邦所得稅,因為他們已經退休、有殘疾,或收入不足以超過標準扣除額。今年的標準扣除額,個人為1萬5000美元(約48.3萬元台幣),已婚夫婦為3萬美元(約97萬元台幣)。
相反的,關稅帶來的成本至終將轉嫁到所有消費者身上,收入較低的美國民眾將承受更大的經濟負擔。
四、政府支出膨脹回到過去難
川普經常說,如果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關稅,美國政府運作與財政模式將可回歸到1913年之前的時代。1913年美國通過憲法修正案,授權聯邦政府可以徵收所得稅。
然而,當時的美國政府規模較小,稅收負擔較輕。如今政府多了各項計畫的支出,包括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補助(Medicaid)、空中交通管制、核武器與太空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