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兒辯意外跌落!證據會說話 醫揭貓熊眼、耳後瘀血等8警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2020至2024年累計134件重大兒少虐待致死及重傷,近5成(63件)診斷具受虐性腦傷,多數加害者是家人或父母,第一時間宣稱意外跌落所致,但事實會說話,醫師看到貓熊眼、耳後瘀血、腦脊髓液鼻漏、硬腦膜下腔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瀰漫性軸突損傷、頸椎受傷、視網膜出血就會高度警覺是受虐。

衛生福利部近5年統計(2020-2024年),共計134件重大兒少虐待致死及重傷,近5成(63件)診斷具受虐性腦傷,其中25%(16件)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47件)則為不可逆的永久傷害。嚴重受虐性腦傷兒童中,73%發生在一歲以下,19%發生在一歲至二歲。
儘管家長第一時間多半否認有虐待行為,林口長庚兒童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指出,臨床上看到孩子有貓熊眼、耳後瘀血或腦脊髓液鼻漏、硬腦膜下腔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瀰漫性軸突損傷、頸椎受傷、視網膜出血等症狀就會高度警覺是受虐。

臨床心理師蔡明娟指出,受虐性腦傷加害者通常是家人或父母,因此預防工作從照顧者做起,建議新手父母、準父做好四個預備,一、知能預備:累積相關嬰幼兒發展與照顧知能,很多新手爸媽為了停止寶寶哭泣而做出不恰當舉動,應該接納哭是寶寶的語言,怎樣哭是正常與不正常,一次哭多久、要哭到幾個月大,寶寶哭鬧時的照顧技巧。
二、心理預備:我個人認為要在人母、人妻和工作之間達成平衡很難,所以我常會安慰個案放下追求完美,失衡也沒關係,減少跟別人比較,這樣自己會心理壓力較少。
三、共親職的預備:工作、休息和育兒時間的重新分配,很多產後憂鬱媽媽最常抱怨感覺沒有後援,丈夫無法成為情緒上、育兒照顧上的神隊友,或者協助力道不足,確實愈來愈多男性願意協助育兒。
四、資源的預備:連結親屬資源或使用社會資源,如果親屬沒有住附近,現在有非常多育兒網站還有國家資源,新手父母到宅育兒指導,這些都是可以使用,需要更多推廣讓高風險或高危機家庭可以使用。
面對寶寶哭鬧不止,蔡明娟建議,先把寶寶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或嬰兒床,幫自己不安、慌亂的情緒按下暫停鍵,嘗試從1數到10,放慢呼吸緩解自己的焦慮緊張,試著伸展活動身體讓情緒重新調節,如果動不了可以藉由按摩工具,適度放鬆緊張的肌肉來調節情緒,閉上眼睛冥想一下,讓自己轉換思緒重開機,才能為兒少帶來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