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中研院展區辦14場講座 購書抽海洋生物扭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第33屆台北國際書展今(4)日至2/9登場,中研院在書展打造「海灘拾貝:探索無邊知識海」主題特展,呈現院內海洋研究成果,並舉辦14場講座,議題包含海洋能源「黑潮發電」、燈塔的誕生等,另也販售近4000冊中研院出版的專書,購書還可玩「學術珍珠塔」扭蛋,抽海洋生物主題徽章、書籤。
今天第33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書展為期6天,中研院展區打造「海灘拾貝:探索無邊知識海」主題特展,規劃「從文字看海洋」、「從生命科學看海洋」兩大學術展區。
中研院表示,書展展區會舉辦14場專書與科普講座,邀請26位專家現場開講,例如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將介紹中研院如何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海洋能源「黑潮發電」;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棟,從技術、歷史到文化等角度,講述19世紀以來「海上守護者」燈塔的誕生與影響。
除了海洋科普講座以外,還有中國古代醫療社會史研究、上海灘的賽馬文化、清代竊盜犯罪故事、現代中醫、漢人宗教儀式、天主教證道故事等的演講。
此外,中研院展區販售近4000冊中研院出版的專書,購書還加碼可玩「學術珍珠塔」扭蛋,抽海洋生物主題徽章、書籤。
中研院也說,該院最新出版的兩本專書座談,將在書展講座登場,首先是《迎向AI時代的人類智慧》一書,剖析AI的研究與應用,對倫理與法律議題提出人文反思,是寫給大眾的AI科普書,作者群將於2/5在書展暢談研究成果,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宗翰,將分享如何建構出台灣首創的大型正體中文語言模型TAIDE。
第二本書是《社區的想像、想像的社區─照護服務與建議策略》,探討社區照護服務的資金與人力問題,也聚焦討論糖尿病、慢性精神病人的長照與社區管理,並借鏡德國與日本經驗,提出社區照護服務的建議策略,作者也將書展分享。
另外,展示方面,中研院表示,「從生命科學看海洋」展區,讓民眾用視覺和聽覺,聆聽魚類和甲殼類在珊瑚礁裡的合唱、白海豚吹口哨,還有海底火山熱泉噴發的特殊音訊。
「魚類多樣性與相關研究」展區則展示珍貴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採集地圖,並開箱實驗室樣本處理實境。
此外,中研院也說,民眾如果持文化幣到中研院展區消費,可享「點數放大術」方案,中研院也加碼,現場攤位購書享單本9折、3本以上85折、5本以上79折,持文化幣購書不限本數均享79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