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案橫行 平台業者曝最新聯手防詐措施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打詐4法上路後,4大平台業者也加緊防詐措施,包括大型社群媒體例如Google、LINE及Meta、遊戲暨第三方支付業者智冠等,陸續宣布防詐措施,其中、廣告實名制、偵測高風險詐騙帳號、加註警語及與執法機關積極合作,為各平台防詐、打詐的工作重點。
Google推廣告實名制、公開廣告主資訊
Google表示,自2020年起就在全球推出廣告主驗證計畫(即俗稱的廣告實名制),由於金融廣告易遭濫用,更在2022年在台灣推出金融廣告驗證計畫,只允許受台灣監管機構授權的單位刊登金融服務的廣告。為進一步提升廣告透明度並降低詐騙風險,Google更積極更新各項廣告政策,於2023年推出「廣告資訊公開中心」,讓任何人都能快速搜尋廣告主的資訊,並透過「廣告放送量受限政策」降低不肖人士以新帳號放送大量廣告的可能性。
LINE嚴格廣告投放、停權涉詐帳號
LINE指出,嚴格管理站內廣告的直接投放,僅允許經金管會核准的金融機構投放投資商品廣告。此外自2023年起,主動偵測並處置涉及金融投資詐騙的高風險帳號,更建立合作通道,截至2024年7月底,已停權10,419個涉詐帳號。LINE還於1對1與群組聊天室、個人檔案、LINE社群,與LINE官方帳號的單向溝通情境(例如有陌生好友丟訊息時),加註警語「請留意聊天室中潛在的詐騙行為」,並透過LINE TODAY台北電影節直播等平台積極協助數發部宣導防詐教育,提升民眾的警覺性與防詐意識。
LINE 與數位發展部於日前資訊月開展當日宣布攜手推出「防詐動態警報」,集結全民一鍵之力建立「全民防詐前哨」,透過用戶可一鍵回報的「最近是否有收到詐騙訊息?」調查來收集數據,當有攀升趨勢即發布警報,期許讓用戶在疏忽受騙前提高警覺!
Meta以AI技術偵測等5大面向防詐
Meta說明,正積極與數發部合作,在5大面向上全面開展防詐措施,首先是運用AI技術全面偵測與移除詐騙內容,其次為快速下架由政府部門通報的詐騙廣告,第三是與台灣執法機關合作、共同打擊詐騙犯罪,第四為要求金融服務業廣告主需完成身份驗證、讓民眾一眼識別廣告出資者,最後是與政府機關與非營利組織長期推動全民防詐教育與宣導。希望透過5大面向全面打詐,與全台灣共同阻絕詐騙。
另外,Meta 正在測試臉部辨識新技術,防範詐欺者在平台刊登假冒名人的詐騙廣告,同時將此技術應用於加速遭盜用帳號的恢復流程。
智冠建7大防詐制度、與調查局簽MOU建資安聯防機制
智冠集團強調,公司長期防堵點數詐騙事件,建立7大防詐騙制度,包含會員帳號與手機雙重驗證、銷售通路聯防機制、異常警示與黑名單管理、24小時監控系統、聯合165反詐騙平台、多重簡訊驗證、以及生物辨識FIDO驗證,並持續與刑事局、通路合作聯合打擊詐騙,建立線上通報、線下關懷的雙向防護網。
另外,為強化資訊安全與防護竊密,智冠也與法務部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簽署「國家資通安全聯防、營業秘密保護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MOU)」,由智冠董事長王俊博和法務部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處長謝宜璋於簽約儀式中宣佈產官合作,未來將深化交流、分享資訊防護經驗,以建立資安聯防機制,進一步提升企業數位韌性。
Gogolook示警台灣民眾遭詐騙手法
信任科技服務商Gogolook(走著瞧)旗下數位防詐APP Whoscall與全球防詐聯盟GASA(Global Anti-Scam Alliance)以及ScamAdviser發布《亞洲詐騙調查報告-台灣篇》報告指出,台灣有超過5成民眾每週都會接觸到詐騙,更有近3成的受騙者在與詐騙接觸後的1小時內支付金錢或提供個資。
台灣民眾遭遇最多的威脅為個資盜用(24%),其次是購物詐騙(15%)和企業冒名詐騙(13%),持續威脅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假冒親友詐騙與中獎、優惠詐騙則同以 11% 並列第四,反映詐騙手法多樣化且靈活運用人際信任及促銷心理。其他常見的詐騙手法還包括投資詐騙、假帳單詐騙及慈善捐款詐騙,突顯詐騙防範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