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編碼應用吸金逾319億元 軟體工程迎轉型潮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以人工智慧(AI)驅動的編碼應用程式去年已吸引近10億美元(約319億元台幣)投資,凸顯出軟體工程已成為最先受到AI影響而轉型的領域。
英國《金融時報》8月23日報導,根據新創數據提供商Dealroom顯示,以AI幫助撰寫程式碼的多家美國新創公司如Replit、Anysphere、Magic與Augment等,今年迄今為止已募得4.33億美元(約138億元台幣),加上去年一整年募得的9.96億美元資金,總額已來到13.39億美元(約428億元台幣)。面對資金急速湧入由AI輔助的編碼助理,意味著程式設計將是AI浪潮下第一個轉型的工作任務。
創立非營利教育組織Code.org的帕爾托維(Hadi Partovi)表示,軟體工程與編碼是當今受AI影響最大的領域。他說,「沒有AI的軟體工程有點像在沒有文字處理器的狀況下寫作」。
Code.org董事會一位高層最近告訴帕爾托維,公司計畫在年底前停止雇用不使用AI的編碼人員。帕爾托維表示,「編碼變得越簡單,需求就越高,因為可以建立的技術就越多」。
AI熱潮促使創投公司和科技巨擘如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和谷歌(Google)爭相開發具有編寫和編輯電腦程式能力的AI助理和代理機器人,希望能搶下主導地位。
微軟旗下的軟體程式碼代管平台GitHub,是世上最大的軟體開發平台之一,也是最早將支援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轉化為編碼助理的公司之一。
GitHub執行長杜麥克(Thomas Dohmke)表示,當他們使用 OpenAI第一個主要模型GPT-3時,很快發現GPT-3在編寫程式碼的表現非常出色,因此GitHub使用GPT-3的能力開發出一個編碼助理。此編碼助理原型最終成為GitHub Copilot,於2022年推出,至今擁有近200萬名付費訂閱者。
杜麥克表示,「現在,這個模型編寫的程式碼比一般開發者寫的程式要來得好」。
麥肯錫(McKinsey)去年一項分析發現,AI對軟體工程生產力的直接影響大約佔目前年度支出的20%至45%,優點包括產生初始程式碼草稿、程式碼修正與程式碼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