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觀察報告|教育部推「3+2」新五專 學生看法:沒吸引力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推動「3+2」新五專模式,114學年度起上路,不過,學生團體EdYouth今(5)日發表「108課綱觀察報告」,內容點出,此制度對學生吸引力不高,成績好的學生,會尋求更好升學機會,成績不佳的學生也無法進入前段科大。EdYouth建議,應改為推行「3+4」,並解決統測考科過於複雜的問題。

學生團體EdYouth今天發布2025年度「108課綱觀察報告」,是連續第4年發布課綱觀察報告。此報告透過透過問卷、深度訪談完成,探討AI與資訊教育、藝才教育、校園心輔、本土語言、技職教育、普高考招、課程諮詢教師、升學資源、與自主學習等9大主題。
技職體系學生越來越少,教育部因此推動「3+2」新五專模式,高職讀3年、科大讀2年,畢業後可取得副學士學位,主打不需要經過統測考試,此制度114學年度起招生。
針對「3+2」新五專模式,報告中表示,根據訪談結果來看,受訪學生皆對於「3+2」新五專模式,普遍呈現極低的認知度與興趣,且學校未充分宣傳此升學管道,仍以既有的傳統升學模式,給予學生升學建議。
也有學生指出,四技二專特殊選才的升學方式,比起3+2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技高學生普遍對於二技抱持非首選的想法,仍以四技或就業為發展目標。

報告當中也點出,根據技專招策會公布的核定專班一覽表,台科大所對應配合辦理「3+2」的技高,提出之入學標準,國中會考成績要達到「5A3+」,此成績在許多縣市,已經足以進入第一志願普通高中,這種以高學科成績為門檻的招生標準,可能會讓許多對技職教育感興趣,且熱愛動手實作的學生失去就讀機會,顯示「3+2」新五專政策,仍未完全擺脫傳統學術導向思維。
此外,報告中提到,「3+2」新五專模式,頂尖國立大的名額極為有限,此計畫主要仍由私立科大和私立技高承接,且許多非都市地區或排名中等的技職學校,根本沒有機會參與。
EdYouth也分析,「3+2」對大部分學生缺乏吸引力,是因為對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多半會選擇透過統測等傳統管道,尋求更好的升學機會;對學業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目前公布的合作學校名單缺乏足夠吸引力,且僅能滿足最基本的「升學需求」,無法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選擇。

整體來說,報告認為,「3+2」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明顯落差,未能有效平衡學術追求與實務技能養成,也未能提供足夠的誘因,吸引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
報告中建議,「3+2」不應直接與「新五專」綁定,五專與技高的學習需求與目標本就大相徑庭,若要使技高學生減緩升學壓力、強化實作能力,應思考藉由評量學生的專業實務操作能力,推行「3+4」,並使計畫不再是個別明星技高的升學機會,另外,也要解決統測考科過於複雜的問題,以資電類群為例,其專業學科在統測超過10科,若要減輕學生負擔,應逐步檢討統測考科數量。
報告也強調,教育部必須要與科大、技高、技高學生和家長,加強溝通,地方政府從中也必須發揮一定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