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高雄碎屍魔「運屍掛媽祖符」、死亡筆記本列自己名!竟藏這恐怖心思

社會 突發現場
2025/02/11 10:26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高雄驚傳連續殺人分屍命案,73歲張介宗涉嫌殺害3名婦人後殘忍分屍、棄屍滅證。基因醫師張家銘分析兇嫌的行為,認為警找到的「死亡筆記」不只是一本筆記,而是兇嫌一場心理上的預演儀式,且還把自己名字列上,「這可能有對他本身特別潛藏的儀式意義。」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犯下高雄連環分屍案的張介宗(左,讀者提供)先前多次外出,疑似外出丟棄屍塊。讀者提供 zoomin
犯下高雄連環分屍案的張介宗(左,讀者提供)先前多次外出,疑似外出丟棄屍塊。讀者提供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分析,高雄分屍案中,看到的不只是單純的殺人行為,而是一個擁有「儀式感」與「蒐集狂」特質的兇手。張介宗的行為模式並非隨機或衝動,而是透過「計畫、紀錄、執行、整理」的完整流程來進行,就像是一場極端病態的儀式。

醫師推估列「死亡筆記」心理

由於警方在凶嫌張介宗家中發現「死亡筆記」,上頭除了有4名女性的姓名外,第5人就是兇嫌本人,而其中5人中3人已死亡。張家銘認為,「死亡筆記」就像是一種「收藏冊」,不只是用來記錄受害者,還可能是一種「戰果統計」,讓兇嫌能夠重溫自己的犯罪歷程,強化心理上的掌控感。許多連環殺人犯都有「收集犯罪紀錄」的習慣,這些紀錄可能是日記、物品,甚至照片,而對這名兇手來說,這本筆記正是他的「收藏品」。

張家銘認為,兇嫌犯罪過程本身的儀式性十分明顯,例如逐一寫下受害者的名字,就像是一種象徵性的「死亡宣告」;以計畫性棄屍的方式,反覆多次移動屍體,可能與方便滅跡有關,但也可能與某些連環殺人犯「分階段處理屍體」的行為相似;「運屍單車」時掛著媽祖符咒,這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撫,甚至是一種「宗教儀式」。他並指出,「 聽說死亡名單第5個就是他自己。如果是的話,這可能有對他本身特別潛藏的儀式意義。」

張介宗犯下殺人分屍案,屍塊丟棄圳溝,疑似受害人的左手掌被發現打撈。高市刑大隊提供 zoomin
張介宗犯下殺人分屍案,屍塊丟棄圳溝,疑似受害人的左手掌被發現打撈。高市刑大隊提供
廣告
高雄發生3名7旬婦人遭連環殺害,檢警10日借提張介宗到前鎮區住處,並進行勘驗、採證。中央社 zoomin
高雄發生3名7旬婦人遭連環殺害,檢警10日借提張介宗到前鎮區住處,並進行勘驗、採證。中央社

大腦影響犯罪者思維

張家銘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這類型的兇手通常在大腦結構上與一般人不同,尤其是在與情緒控制、衝動抑制有關的區域,例如杏仁核(amygdala)與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如果杏仁核異常,可能會導致無情與缺乏同理心,而前額葉皮質發育不全則可能削弱一個人對行為的控制能力,這些生理上的異常可能讓這類型的兇手對於暴力的認知與一般人不同。

此外,這些兇手的行為也與「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有關。這個神經網絡負責內在思考、記憶重組、幻想與計畫行為。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浸在某種思考模式,例如反覆地寫下受害者的名字、設計犯罪流程、記錄自己的行動,這些行為就會變成潛意識中的「背景程序」。即使當下沒有立即行動,這些思考模式仍然會不斷運行,當機會來臨時,他的行為就會自動執行。

高雄73歲張介宗涉嫌殺人分屍遭收押。警方提供 zoomin
高雄73歲張介宗涉嫌殺人分屍遭收押。警方提供

目前警方仍在偵辦此案,兇嫌張介宗也尚未吐實動機。張家銘認為,兇嫌行為是源於心理疾病,還是深層的個人信念,需要透過更深入的犯罪心理學研究才能解答。

73歲老翁張介宗涉在住處殺害分屍3名婦人。古和純攝 zoomin
73歲老翁張介宗涉在住處殺害分屍3名婦人。古和純攝
高雄發生3名7旬婦人遭連環殺害,檢警10日借提張姓犯嫌到前鎮區住處勘驗,鑑識人員下午陸續從張嫌住處搬出證物裝車載走。中央社 zoomin
高雄發生3名7旬婦人遭連環殺害,檢警10日借提張姓犯嫌到前鎮區住處勘驗,鑑識人員下午陸續從張嫌住處搬出證物裝車載走。中央社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廣告
# 高雄分屍 # 死亡筆記本 # 運屍 # 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