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對進口藥開徵250%關稅 台大醫院院長這樣看「危機與轉機」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擬針對進口藥品徵收250%關稅,恐衝擊全球藥品市場。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認為,主要影響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學名藥,這部分佔比應不大,更關鍵的一點是,川普要求各大藥廠降藥價,這有機會讓進口原廠藥變得更便宜;但台灣市場小、議價空間有限,我國政府應鼓勵台廠發展高品質學名藥,以及具競爭力的生物製劑。

川普對等關稅重拳頻頻出招,連藥品關稅恐也難以倖免。余忠仁今天上午出席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捐贈儀式暨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成立茶會,被問到院內是否發生缺藥問題時表示,目前沒有這個狀況,醫療院所如果會缺藥,可能廠商無法再提供藥品,以學名藥為例,因為原料仰賴進口,一旦缺乏就會出現缺口。

川普關稅重拳揮向藥品 余忠仁:各大藥廠也很頭痛
台灣出口的學名藥,很大一部分是進到東南亞、亞洲、歐洲或中南美洲國家,進到美國的相對不那麼多,余忠仁說,台灣有些藥物,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原廠藥,這可能牽涉到全球藥廠的互動,因為川普的另一個要求,是要各大藥廠降價,就可能影響台灣藥品市場。
影響不見得全然是不好的,余忠仁點出,這讓台灣有機會取得較便宜的原廠藥,畢竟藥廠給各國的要價不完全一樣,會根據市場與相關法規調整,台灣市場較小,沒有太多議價空間,「各大藥廠其實他們自己也很頭痛,不知道怎麼訂價」。

余忠仁直言,經過川普這一段時間的操作之後,全球化已完全瓦解,成為全球碎片化的狀況,各地區都要分開談,「我想我們大概只能等待」,看藥廠訂價的情況再討論,但當然希望原廠藥價往下調,否則一但往上調,就會對健保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
「美國的策略一向非常明顯,就是保護國內的製藥,不管是原廠藥還是學名藥」,余忠仁說,美國保險提倡使用學名藥,因為比較容易控管藥價,但也是他們自己的學名藥;台灣方面,的確可以考慮發展生物製劑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也希望政府可以鼓勵有競爭性的廠商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