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超市變身迷你發電廠 工研院敏捷部署需量反應能源管理降能耗15~20%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在台灣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6家超商,密集度更為全球第二。根據統計,零售店的能源消耗占全球總量的10%,超商與超市的高密度與高耗能現象,讓食品零售業成為能源管理的重要場域。工研院開發、入圍2025年愛迪生發明獎的「敏捷部署需量反應之能源管理技術」已成功導入國內多家超商與超市,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優化冷櫃與空調管理,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15~20%,協助業者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2025/03/07 08:45 能源
發力氫能!羅昇攜手氫豐綠能 助力綠色轉型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隨著全球對氫能需求的快速增長,羅昇企業(8374)宣布投資為氫豐綠能,藉此擴大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根據Precendence Research市場研究預測,綠氨市場(Green Ammonia Market)在2025年預計達到8.96億美元,並在2034年增長至1219.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72.6%,氨轉氫是綠氨市場的應用之一,突顯出氫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發展潛力。 2025/02/12 15:55 能源
高鐵票價要漲?董座江耀宗:還沒提出構想 明年會增班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外界關注雙鐵票價調漲,台鐵部分,交通部長陳世凱稱「春節前不會變動」,至於高鐵部分,沒看到提案,今高鐵董事長江耀宗今出席2025「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記者會,被問及高鐵是否調漲?他回應,目前還沒有提出這樣的構想,明年會考量運能需求增班,至於增加幾班,他強調「正在進行分析當中」。 2024/12/25 11:01 生活 旅遊
力積電與AMD合作 180億元聯貸資金到手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彰化銀行統籌主辦力晶積成電子製造公司7年期180億元聯貸案昨簽約,目前力積電新推出的3D AI Foundry技術平台已開始和美商超微(AMD)展開合作,今年落成的銅鑼廠正導入相關設備,為客戶提供3D晶圓堆疊代工服務。力積電並持續透過產學合作開發新技術,可為大型語言模型人工智慧應用市場及AI PC新需求,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2024/11/13 09:07 財經 產業脈動
亞洲國家韓電與台電最相仿 雙面臨成本結構挑戰與財務壓力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先前在網路節目指出,韓國電力公司韓電和台電兩大東亞電力企業,結構在國際市場中極為相似,兩國在電價制定與成本結構上亦面臨著高度相仿的挑戰。 2024/11/10 13:08 能源
工研院研發EC風機大幅節能4成 攜手東元、聲寶攻國產空調產業6億商機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隨著AI產業興起與極端氣候影響,台灣企業與住宅空調用電需求節節高升。為因應此趨勢,在經濟部能源署的支持下,工研院成功研發出高效輕量低成本的空調關鍵零組件,聚焦EC風機以及鋁製微流道熱交換器,並與東元電機及聲寶集團兩大本土空調品牌合作,除了驅動EC風機的馬達節能至少40%外,導入之後可推升空調系統能效5~11%,助攻設備能效達1級以上。 2024/11/07 15:07 能源
立委批智慧電表不智慧且效率太慢 台電:已要求承攬商加速安裝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有關今立委關切智慧電表建置進度,台電表示,今年6月已突破300萬具,達成今年預定目標,已能涵蓋全台用電量的8成,未來也將以每年100萬具的速度逐年安裝,目標在2035年前完成智慧電表全面布建。針對部分已安裝電表但尚未安裝通訊模組的用戶,已要求承攬商加速安裝,用戶若有用電異常情形,台電亦可透過現場讀表的方式分析掌握。 2024/10/29 16:43 能源
漲電價成本增4.56億元!台鐵票價喊漲 交長陳世凱保證:春節前不會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產業電費今(10/16)起調漲,台鐵之前預估電費一年增2.28億元卻搞錯,應增4.56億元才對,今綠委在立院質詢怒批,台鐵連自己適用漲幾%都不知道,讓大眾失望要檢討,至於台鐵研議調漲票價,交通部長陳世凱直言,春節前不會(變動),尚未看到高鐵漲價提案,他希望高鐵負起公共運輸責任。 2024/10/16 10:25 生活 交通
傳產碳費壓力 郭智輝拋「乾坤大挪移」計劃高碳排產業移往海外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碳費費率近期出爐,經濟部長郭智輝今表示,為協助高碳排的傳統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也降低碳費成本壓力,將以「乾坤大挪移」計畫及碳費與碳邊境管理機制來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024/10/15 18:19 財經 產業脈動
暫停北部大型資料中心申設挨轟 政院認北部電力不足!台電駁供電分顏色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電參考國際經驗,暫停桃園以北地區5MW以上的資料中心申設,並建議優先遷至電力充裕的地區設廠,降低傳輸損耗,引發桃園市長張善政批評影響桃園產業招商。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坦言「北部確實電力不足」,中電、南電北送是事實,因為北北基桃電力開發相對困難,以去年為例,北部發電、用電供需差距高達200億度。 2024/08/15 14:42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