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慎防心肌梗塞!超過31.5℃ 風險增加近3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夏天正式來臨,未來一周高溫可達31℃至36℃,醫師提醒,氣溫超過30℃時,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會漸漸升高,當超過31.5℃,風險增加接近三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年紀大或有糖尿病,風險會更高。特別注意,進出冷氣房導致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燜熱的室內環境,一樣會增加心肌梗塞發生率。 2025/06/22 09:30 生活 醫藥
代糖傷男性生育力 北醫大證實:三氯蔗糖吃多殺精25%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現代人為了減重會以「零熱量」的代糖如三氯蔗糖(sucralose)取代糖分攝取,三氯蔗糖廣泛應用於無糖碳酸飲料、低糖果汁、口香糖、無糖乳製品、烘焙食品及部分代餐產品,然而,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三氯蔗糖吃多了可能損害男性生育力。 2025/06/21 16:38 生活 醫藥
新北3天2人遭蛇咬!醫急喊「血清全用完」 羅一鈞公開庫存現況釋疑 【記者陳亮諭、於維奕/台北報導】天氣熱,有蛇出沒!一名急診醫師表示,往年1、2年才會遇到一次遭毒蛇咬傷的患者,但近期3天就有2起被龜殼花咬傷,都還抓蛇奔急診,「把庫存的龜殼花血清全部用完」。疾病管制署日前表示,台灣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最常見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占8成,提醒遭咬後儘速就醫在4-8小時內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率高。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國內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庫存量充足無虞。 2025/06/20 14:05 生活 醫藥
高齡腹膜透析減少心血管風險 住院與死亡率約降3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腹膜透析過去常被認為比較適合年輕病患,老人擔心手抖、視力差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不過林口長庚分析4.8萬名採用腹膜透析的高齡患者,發現可減少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風險約3成,因此,林口長庚護理團隊自行開發「創新換液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他們不用依賴別人就能完成腹膜透析。 2025/06/18 20:12 生活 醫藥
20多歲男染新冠14天亡 上周38死為今年單周新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上周新增38例死亡為今年單周新高,疾病管制署預估8月2日那周後脫離流行期。上周死亡個案年紀較輕的一位20多歲男性,無特殊潛在疾病,沒打最新疫苗,起初間歇性發燒跟嘔吐,後來肢體無力、嗜睡,診斷為腦炎,不幸在發病2周後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2025/06/17 18:25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
藥師公會五度抗爭!轟邱泰源「鸚鵡學舌」 重複空洞官話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藥事制度不能沉淪,邱泰源必須下台」藥師公會全聯會今日(5/27)再度到衛福部前快閃,抗議衛福部無視《藥事法》第103條落日條款,發布違法解釋令,開放非藥師經營中藥販賣業,理事長黃金舜痛批部長邱泰源只會「鸚鵡學舌」地重複空洞官話、毫無具體回應,令人痛心,讓藥界與全民健康面臨雙重風險。 2025/05/27 12:17 生活 醫藥
中老年男性福音!站半天尿出不來 這手術20分鐘搞定攝護腺肥大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見問題,70歲以上男性中有7至8成受到影響,常見口服藥物會帶來勃起障礙副作用,而電燒、雷射手術,同樣有副作用及恢復期長問題,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從去年開始,為近40名攝護腺肥大患者成功施行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20分鐘時間就讓患者重拾自在生活。 2025/05/15 15:26 生活 醫藥
每年近千人遭蛇吻!最常見2毒蛇 牢記「5要5不」保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疾病管制署表示,最常見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佔八成,其餘是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等,不慎被咬傷要記住蛇的外觀特徵、脫下飾品,別割開傷口或用嘴吸出毒液,不冰敷、不飲酒,儘速就醫在4-8小時內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率高。 2025/04/03 17:33 生活 醫藥
駁柯文哲止痛藥過量!台北醫院揭用藥狀況 網傳與事實不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日前在獄中血尿、嘔吐,據悉因左腎積水、左側輸尿管結石,明日要到衛福部部立台北醫院動手術。不過外傳柯使用止痛藥過量導致腎水腫及腎衰竭,台北醫院今日(4/1)特別澄清與事實不符,公開柯文哲3月25日接受體外震波碎石手術後服用止痛藥狀況。 2025/04/01 17:4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