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核能延役 曾文生:安全是基本門檻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立法院近日討論是否讓核電廠延役,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核電的使用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安全、核廢料處理、民意支持。他強調,這不只是能源問題,更與台灣的民主發展息息相關。 2025/04/02 17:32 能源
紐約大學醫學院宣布金默曼接下任院長 專長放射腫瘤「和北榮合作重粒子臨床試驗」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近期來台灣進行醫學試驗交流合作的美國紐約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日前宣布任命旗下放射腫瘤學家金默曼(Alec Kimmelman)為該中心下任執行長,兼紐約大學葛羅斯曼醫學院的院長。金默曼將繼承使命,為癌症治療和護理持續寫下新頁。 2025/04/02 10:37 國際 熱搜話題
專訪1|紐約大學朗格尼CEO親曝與北榮合作契機 探究重粒子治療「癌王」更佳療效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 享譽國際的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日前來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簽署海外首份合作備忘錄,聚焦「癌王」胰臟癌展開重粒子治療臨床試驗,為跨國醫療合作揭開新頁。該中心執行長葛羅斯曼接受《知新聞》專訪時,透露合作契機是由中租總裁辜仲立牽線促成,並對於台灣的技術表達高度讚賞,認為此次合作對雙方是舉足輕重的良機,參與試驗的放射腫瘤學家金默曼也期盼藉此為病患找出更佳治療方法。 2025/04/02 07:05 國際 熱搜話題
獨家|北榮重粒子全球第6國!收治442例腫瘤病人 3大關鍵殺癌續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榮總設有全台首座重粒子中心,啟用一年多來收治約450位病人,特別在「癌王」胰臟癌有突破性進展,一年存活率約82%比肩日本,吸引紐約大學簽署海外首份合作備忘錄。重粒子治療科主任藍耿立表示,台灣優勢在於機器較日本新,能將劑量分佈做得更複雜,治療更具挑戰性的病例,未來期待搭配新藥或免疫治療延長存活期。 2025/04/02 07:00 生活 醫藥
新冠JN.1疫苗第2劑4/8開打 約53萬長者符資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JN.1疫苗第二劑4月8日開打,疾病管制署今日(4/1)表示,優先提供3族群,分別為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等,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估計至4月底有53萬長者符合接種第2劑資格。 2025/04/01 15:43 生活 醫藥
無視警拔槍!鎮代主席開車衝撞核三廠慘了 檢斥犯情嚴重求處重刑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台電核三廠本月6日上午11時許發生火警,濃煙竄天相當驚人,數公里外居民肉眼清晰可見,嚇壞周遭居民,恆春鎮代會主席趙記明不滿廠方第一時間未通知居民疏散,一度開車衝撞核三廠大門遭警喝止。趙記明事後鞠躬道歉,仍遭警方依妨害公務罪移送偵辦。近日全案偵結,屏檢依法提起公訴,請求法院從重量處有期徒刑8月以上。 2025/03/21 14:19 社會 法庭
JN.1新冠疫苗第2劑來了 長者、免疫不全者4/8開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JN.1新冠疫苗自去(2024)年10月1日起開打,考量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時間遞減,疾病管制署今日(3/18)宣布,自2025年4月8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出生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接種第2劑JN.1新冠疫苗,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 2025/03/18 19:13 生活 醫藥
獨家|北榮重粒子治療比肩日本 獲紐約大學「校董」牽線!首簽協議細節曝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榮總設有全球第14座、全台首座的重粒子中心,啟用1年多治療400多位患者,其中最多是胰臟癌患者126位,一年存活率約82%與日本成果類似,吸引紐約大學高度重視。今日(3/13)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展開臨床試驗,盼驗證單次重粒子搭配傳統光子放療在局部晚期胰臟癌的療效,有望大幅降低病人經濟負擔。 2025/03/13 19:40 生活 醫藥
獨家|紐約大學醫界大老葛羅斯曼親訪北榮!醫科生學費全免是他「佛心政策」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執行長兼紐約大學葛羅斯曼醫學院院長葛羅斯曼,周四(3/13)率領醫生團隊訪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行合作交流會議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專精於醫學生專業教育的葛羅斯曼,不僅建立加速三年制醫學博士課程,還促成紐約大學醫科生的學費全免,讓社會各階層莘莘學子不用擔心學費債務負擔,人人都有機會讀醫學。 2025/03/13 19:39 生活
美國科技巨擘搶攻SMR核電市場 3大挑戰仍需克服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全球人工智慧(AI)競賽如火如荼,快速的發展也導致電力需求暴增。為解決能源需求問題,美國從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到科技巨擘都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s)視為潛在的重要救星之一。然而,路透社指出,美國發展SMR面臨諸多挑戰,成本高昂加上監管障礙,甚至中國大陸AI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都讓這項技術迄今仍窒礙難行。 2025/03/13 16:45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