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救命凝膠給付提高!廠商爭取成功 新價格6/1生效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外科手術重要的輔助工具「手術封合劑」,能有效加強已縫合部位及主動脈吻合處,防止滲血,今年5月1日優先給付急性心血管手術,盼減輕病人負擔,但有2家廠商自認產品較優,申復盼提高給付,健保署今日決議,2ml和5ml規格最後採廠商建議價,分別提高核價至18,000點、32,000點,比現行多付6169點、2423點,新價格於6/1生效。 2025/05/15 20:10 生活 醫藥
川普「最惠國」藥價恐讓癌藥進不來 邱泰源掛保證:絕不會發生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簽署一道行政命令,大砍美國處方藥價,讓美國藥價不高於其他國家,可能衝擊新藥研發或新藥進不來等。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3)日表示,會密切注意對台灣的影響,但他請外界放心,台灣在藥物、醫材等,都有良好監測系統,也有充分的存量,他也掛保證,絕對不會發生癌症新藥,因價格而進不來台灣的情況。 2025/05/13 18:29 生活 醫藥
健保4支箭救急診!5/1上路砸42.4億元 觀察床護理費加六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改善急診壅塞,健保署提出4大策略確定今年5月1日上路,健保長石崇良表示,一、急診診察費及護理費拆分且各調升健保支付點數10%,急診觀察床護理費調升六成;二、中度和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分別比照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支付,三、離島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加成,四、急性一般病床調升住院護理費,總計挹注42.4億元。 2025/05/01 09:00 生活 醫藥
健保駁賜死手術重要醫材!台灣核價高於日韓澳 廠商可申復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外科封合凝膠常用於重大手術,減少出血,不過有醫師指稱,某廠商近來因健保核價過低決定退出台灣市場,「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健保署今日(4/30)澄清,該廠商沒退出台灣,僅對少用的2mL規格核價有意見,但台灣健保核價遠高於日、韓、澳洲,廠商可申復再討論,常用的4mL規格則無異議,如常供貨不影響病人。 2025/04/30 18:25 生活 醫藥
健保5月新制!居家血液透析納給付 首度給付食品嘉惠早產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5月新制上路!除了急診改善方案,還有6項值得關注,包括例假日和夜間接生給付加成、居家血液透析比照醫院透析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放寬給付對象、首度給付早產兒母乳補充食品、基層診所護理人員調薪、術後加速康復計畫(ERAS)擴大試辦對象。 2025/03/27 22:15 生活 醫藥
健保4支箭救急診!拍板5/1上路 挹注42.4億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改善急診壅塞,健保署提出4大策略確定今年5月1日上路,健保長石崇良今日(3/27)表示,一、急診診察費及護理費拆分且各調升健保支付點數10%,急診觀察床護理費調升六成;二、中度和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分別比照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支付,三、離島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加成,四、急性一般病床調升住院護理費,總計挹注42.4億元。 2025/03/27 20:42 生活 醫藥
健保30億救急診塞 5/1調高急診、ICU和病房護理費給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春節後急診壅塞情形空前嚴重,為避免重蹈覆徹,健保署今日(2/26)邀集5大學會商討中長期改善策略,分成三大方向,今年5月1日起調升急診診察費和護理費、重大外傷處置支付標準,調升重度和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以及病房護理費,預計一年增加挹注30多億元。 2025/02/26 21:28 生活 醫藥
台灣健康表現輸日韓星!專家拋3改革 調高健保費、急重症支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民健保便利性高,但台灣在全球健康指標評比上位居全球第35名不甚理想,落後於日韓、新加坡,健保制度永續性是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專家表示,若要讓健保制度永續,當前最迫切的就是提升健保財務韌性,建議從三大方向改革,包括健保費率應適度調整,調高住院及急難重項目健保支付標準、加速新藥與新科技納入健保給付。 2025/02/22 11:58 生活 醫藥
醫學中心門診佔比設上限55%!健保署長提配套 不影響整體收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今年實施醫院個別總額,並且要求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不得高於55%,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2/20)重申,目的是希望醫學中心加強急重症、住院的照護,會搭配急重症的健保支付標準,醫院門診雖然減少,整體收入並不會因此減少。 2025/02/20 14:30 生活 醫藥
健保擴大給付延緩洗腎 15.3萬慢性腎臟病友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今日(12/21)公布多項藥品擴增給付,主要有三大重點,一、SGLT2 抑制劑擴增給付慢性腎臟病、慢性心衰竭病人,控制血糖並延緩洗腎;二、骨鬆治療藥物不再僅限給付脊椎骨折,擴增到四肢骨折;三、免疫療法可用於擴散期小細胞肺癌、肝癌及膽道癌,總計約30.5萬人受惠。 2024/12/21 15:02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