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大甲媽遶境今晚起駕!為何百萬人瘋媽祖 9天8夜行程、6禁忌一次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今年將在4月4日(農曆3月8日)晚間10時45分起駕,大甲媽將進香新港奉天宮,預計吸引上百萬香客參與。大甲媽遶境進香行程沿途超過百萬人同行,是國內人數最多的宗教活動,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 2025/04/04 10:44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清明節10大禁忌一次看 供品、吉時有學問!3生肖易卡陰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清明節掃墓祭祖不僅表現了慎終追遠,還有緬懷祖先、飲水思源之意,不過坊間也傳有10大禁忌。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表示,清明節當天建議掃墓完不要直接回家、當天要禁慾,且不要亂拍照,且有3個生肖要特別注意健康。(註:知新聞貼心提醒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2025/04/04 07:01 生活 知運勢 交通
環保葬|4人往生1人選樹花葬 星巴克麥當勞祭拜、孫拉小提琴悼爺 【記者許皓婷、曾伯愷/台北報導】藝人大S2月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妹妹小S原想遵循她的遺願選擇樹葬,後因韓籍老公具俊曄過不了沒有獨立空間追思這關而喊卡,不過也掀起各界關注環保葬。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在少子化、地狹人稠,靈骨塔一位難求的困境下,省錢省時的環保葬夯起來,公部門也在推廣,標榜不立碑、不造墳、不記亡者姓名,越來越多人選擇新興葬法讓生命回歸自然,知名作家瓊瑤、藝人小鬼都以花葬作為長眠地,前法務部長陳定南採樹葬,已故聖嚴法師選擇植存,《知新聞》彙整4種環保葬法,讓民眾一次搞懂。 2025/04/03 09:44 生活
清明祭祖!下葬方式祭拜差異 禁忌、流程一文看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緬懷先人、清明祭祖的時節將屆,拜拜掃墓時,有些民俗禁忌與風水忌諱需注意,而隨著時代變遷,也出現不同以往的環保葬(樹葬、花葬、海葬等)等特別下葬方式,這又應該如何祭拜?其他如祭祀流程、時辰何者較為適宜?命理師柯柏成點出各點應注意事項! 2025/03/30 14:11 生活 知運勢
彰化3/16送肉粽 一路到鹿港海邊!送煞路線、禁忌一次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送肉粽」為台灣民間一項傳統習俗,是彰化沿海地區民間送煞儀式,彰化縣花壇鄉劉厝明德街16日時將舉行「送肉粽」儀式,時間從晚間9點11點30分,路線將從明德街沿新盛橋、番花路到鹿港海邊,劉厝村長陳懷盛籲請民眾迴避,以確保安全。 2025/03/13 09:19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清明節3生肖易卡到陰!10大禁忌一次看 做錯1件事「跟你回家」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清明節掃墓祭祖不僅表現了慎終追遠,還有緬懷祖先、飲水思源之意,不過坊間也傳有10大禁忌。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表示,清明節當天建議掃墓完不要直接回家、當天要禁慾,且不要亂拍照,且有3個生肖要特別注意健康。(註:知新聞貼心提醒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2025/03/10 11:42 生活 知運勢
300年佛寺爆醜聞!常委當乩童佯稱「菩薩找義女」 染指5女判囚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嘉義某佛寺有300年歷史,香火鼎盛有不少民眾來參拜,但該寺常務委員兼乩童江男從2017年起竟對女信眾伸狼爪,以「菩薩找義女」、「地藏王菩薩化解」等話術,在佛殿等地撫摸、強吻5女,受害者包括一名女大生。最高法院維持前審見解,依強制猥褻罪判江男2年4月徒刑定讞。 2025/02/11 11:00 社會 法庭
開工拜拜採買供品!好市多超「澎湃」 熱食站立用餐區「加好加滿」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新年開工拜拜求好運,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是選購供品好去處!有OL負責採買公司開工拜拜用的零食,透露好市多零食種類不但多且包裝特別,很受同事歡迎。另外讓她驚喜的是熱食用餐區新增站立區,讓會員們享用美食更方便。貼文獲網友們迴響,許多人分享在好市多買拜拜零食好吃又包裝「澎湃」,更有不少獨家品,還有飲料品項選擇多,也是拜拜熱門商品。 2025/02/03 16:47 生活 消費
懶人包|春節求財!一文看台北必拜廟宇 搶限量發財金、祈福袋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農曆年全家走春拜拜是過年必備行程,特別是到財神廟求錢母、發財金,保佑蛇年賺大錢,好運旺旺來。《知新聞》為讀者整理北市香火鼎盛宮廟春節活動懶人包,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大年初四上午10:30到北投關渡宮發紅包,松山慈祐宮今10:00有擲筊比賽送發財金活動,文山指南宮今10:30也有送發財金活動,台北葫蘆寺「擲筊送大獎」活動,頭獎可以把機車牽回家,初賽到今下午截止,明天初五決賽。 2025/02/01 09:10 生活 旅遊
重啟阿爸的BMW 用20年騎往200里和解路|曾原信的摩托車日記 【記者陳卓邦/台北報導】騎上一台1961年生產的BMW R60/2重型機車,從台北市到彰化縣埔心鄉,大約兩百多公里的路程,對一般的重機騎士來說或許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攝影師曾原信來說,這趟「回家」的旅程卻花了二十多年才走完。 2025/02/01 07:15 生活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