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I當神探!北榮「智慧腦影像」 助破思覺失調「我沒病」心魔

AI當神探!北榮「智慧腦影像」 助破思覺失調「我沒病」心魔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2》中,演員黃鐙輝飾演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疫情期間發病,認為「外面都是複製人跟病毒,醫生都是複製人、都是假的」。醫師指出,這個疾病過去只能用行為學判斷,但台北榮總團隊應用AI開發一套輔助評估的「智慧腦影像平台」,準確率高達91.7%,讓家屬和病人了解大腦的變化、增進病識感,提供客觀的治療指標,更拿下有「創新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愛迪生獎。
阿茲海默症百萬新藥開打 精神醫揭3關鍵:納健保不樂觀

阿茲海默症百萬新藥開打 精神醫揭3關鍵:納健保不樂觀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亞東醫院今(6/23)上午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施打,推估全台約13萬名患者符合用藥條件,衛福部已核准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創新針劑「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 Kisunla)」,且已有一款正式申請健保給付。不過,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新藥的療效並不大」,並以藥價、病患人數與療效分析,認為納健保的可能性相當低。
13年打造首創AI腦影像技術 名醫楊智傑奪「創新界奧斯卡」(專訪)

13年打造首創AI腦影像技術 名醫楊智傑奪「創新界奧斯卡」(專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13年磨一劍加上AI助力,陽明交大醫學系主任楊智傑開發出領先全球的腦影像分析技術,榮獲「創新界奧斯卡」愛迪生獎金獎,新技術突破現有深度學習系統限制,加入「時間」變量,建立138個大腦灰白質區域的退化軌跡模型,不僅客觀量化精神病患腦部各區退化情形,且能預測退化趨勢,進而鎖定關鍵異常腦區給予精準治療,未來可望擴展至神經退化性疾病。
陽明交大開發「AI腦影像分析」技術 有助思覺失調、憂鬱症診斷

陽明交大開發「AI腦影像分析」技術 有助思覺失調、憂鬱症診斷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精神疾病診斷依賴問診與病史,缺乏客觀量化判斷標準,為此,陽明交大與台北榮總投入腦影像與AI(人工智慧)研究,開發出領先全球的腦影像分析技術,能定位精神疾病患者在不同年齡與病程階段的腦部退化情形。此技術已應用於思覺失調症、躁鬱症與重度憂鬱症的研究與臨床評估,也獲得今年美國愛迪生獎金獎(2025 Edison Awards Gold Medal)。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