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2成孕婦患妊娠糖尿病 剖腹、早產風險增1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剖腹產、早產及胎兒過大風險,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發現,台灣孕婦高達17.4%妊娠糖尿病篩檢異常,建議孕期平均增加11.5~16公斤為宜,避免高熱量零食,可以適量攝取低熱量的原味海苔、無糖豆漿、新鮮水果等,每週至少運動3天,定期監測血糖以減少低血糖發生。 2024/11/08 15:31 生活 醫藥
840克掌心寶貝!輔大醫院接生30周早產兒 照護2月順利出院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守護840克掌心寶貝健康出院!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日前接生一名僅30周、體重只有840公克的早產兒。她一出生就面臨肺部不成熟,所造成呼吸窘迫症候群,導致有呼吸喘及血氧不穩定狀況,經團隊細心照護並給予正壓呼吸支持穩定下來,體重也從840克增加到2520克,日前已順利出院。 2024/11/06 19:49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健保新突破救早產兒!兩款適應症外藥物 明年2月納給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早產兒出生率逐年攀升,為了接軌國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健保署做出新突破,針對治療早產兒常見併發症的三款藥物,前兩款已請醫學會根據國際指引或研究提出建議,今年12月送共擬會審查,若通過最快於明年二月起健保給付,第三款則已找到藥商願意提出申請健保給付。 2024/11/06 18:48 生活 醫藥
暖化增加早產!懷孕晚期暴露最低溫 每升1°C風險高6%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反聖嬰年降溫」抵不過暖化,前氣象局局長鄭明典秀數據指出,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篤定又要創新紀錄。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懷孕晚期暴露的最低溫度越高,平均每上升1°C的早產風險高約6%,出生體重約減少6.53克,若夏天生產其高溫負面影響尤甚。 2024/11/02 12:40 生活 醫藥
可憐!男嬰出生就被裝袋扔河堤亡 28歲狠母家中產子5萬交保原因曝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高雄一名28歲郭姓女子昨晚6時在家中未婚產下一名男嬰,卻將男嬰活活裝入塑膠袋中棄置河堤,她事後到院就醫,對於嬰孩去向,卻支吾其詞,經院方通報警方調查,男嬰被發現時已失溫死亡,郭女被移送高雄地檢署後,檢察官審酌她剛生產完,依法不得聲押,依遺棄致死罪諭令5萬元交保。 2024/10/18 17:40 社會 突發現場
惡保母猛搖男嬰害終身腦傷!竟辯「他媽媽造成的」 判囚4年半定讞還要賠千萬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台中陳姓保母2020年12月受託照顧一名2個月大的早產男嬰,卻因男嬰哭鬧不休,多次抓著他猛烈搖晃,導致嘔吐、抽搐、眼睛上吊且四肢不會動,陳女2度通知男嬰母親帶回去照顧,當男嬰6個月大時,母親發現他完全沒有排尿,送醫診斷有腦萎縮及癲癇症狀,醫師鑑定是嬰兒搖晃症,也就是受虐性腦傷。法院審理時,陳女否認以搖晃方式虐待男嬰,甩鍋說是他媽媽造成的,但法官不採信,最高法院依故意傷害兒童致重傷罪判陳女4年6月徒刑定讞。 2024/10/16 12:00 社會 法庭
全球1/5新生兒受空污所害 居家5招守護腦部發育黃金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約五分之一新生兒健康問題由空氣污染引起,公衛學者和醫師表示,PM2.5細懸浮微粒會透過母親血液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發展,新生兒的腦部、肺部及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但每天90%時間在室內活動,建議遵循無香、無煙、無塵、控濕、少絨毛等五原則減少室內空污。 2024/10/12 17:40 生活 醫藥
感冒別輕忽!退休公務員喘不過氣、咳血險喪命 快戒掉這壞習慣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隨著秋天到來,日夜溫差氣候導致感冒患者增加,台中市就有一名70歲退休公務員,8月初出現咳嗽、微燒等感冒症狀不以為意,三天後竟出現喘不過氣甚至咳血,嚇得他立即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他嚴重肺炎合併呼吸窘迫症,病況危急,急送加護病房,幸好經胸腔科醫療團隊治療,2周後康復出院,他為了保命,立即戒掉抽菸的壞習慣。 2024/10/12 16:04 生活 醫藥
SMA罕病友省660萬!健保放寬給付背針和口服藥 250人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人權律師陳俊翰罹患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生前積極爭取健保擴大給付SMA藥物。健保署聽到了病友們的心聲,今年8月1日起,放寬脊髓注射藥物和口服藥的給付條件,包括從3歲以下發病確診改為18歲以下、取消上肢運動功能門檻,每人每年可省下660萬元藥費,約250名病人受惠。 2024/08/16 13:39 生活 醫藥
上週新冠死亡暴增55%!99人不治 北部六月嬰重症住院中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日(7/9)表示,上週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上升6%,不過新增99例死亡,比前一週暴增55%,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呼籲六個月以上民眾儘早接種新冠XBB疫苗。 2024/07/09 14:3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