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勸3黨合力拔掉傅崐萁! 喊話賴清德出手終結大罷免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全台罷免潮蔓延,目前已有35名泛藍立委、12名綠委邁入2階連署,而藍綠白政黨深入基層宣講,再替罷免升溫,前立委沈富雄認為,國會「朝小野大」局勢想翻案不容易,即便罷掉、改選,民進黨贏,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沒好日子過,他建議,藍綠白合力罷掉造成國會亂象的元兇、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賴清德下令黨內停止罷免連署,並以總統身份接見罷團領袖溝通,以終止這波大罷免。 2025/04/03 17:15 政治 黨政要聞
鍾小平爭議言論一次看!連勝文曾怒提告 告發京華城案壓垮柯文哲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北市議員鍾小平近期深陷爭議,因爆料罷免吳沛憶的連署名單是國民黨青工體系提供,遭青工總會長提議送考紀會處理。其實鍾小平乖張言行已不是第一次,包括稱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性騷案「已傳很久」、自爆黨團總召傅崐萁免費送1萬組修容組,乃至於這次「青工體系提供名單」,都被黨內認為是背刺同志。 2025/04/03 14:10 政治 首都風雲
內幕|鍾小平惹眾怒!送考紀會還不夠 藍基層醞釀罷免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北市議員鍾小平爭議事件頻傳,先前爆料罷免綠委吳沛憶團隊的連署名單來自青工會體系,引爆身兼青工總會長的中常委鄭任宗怒火,昨在中常會要求送鍾小平去考紀會。據《知新聞》了解,鍾小平的言行,國民黨立委們也都看不下去,希望黨中央開鍘,而他和罷吳團體更是一開始就有齟齬,不僅沒幫忙還屢在節目上放砲,惹得藍營基層一度醞釀罷免鍾小平,但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大局為重」,不希望自家人內鬨影響罷免,所以才未處理。 2025/04/03 13:06 政治 內幕評論
陸配進官股銀行機率微乎其微 要先做身家調查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中華郵政要求行員簽署非陸籍身份切結書引起軒然大波,郵局則喊冤,指所有公家機構都遵循陸委會的要求。台灣政府想藉此舉避免被滲透,事實上,不論是理論或實務,陸配要到官股機構上班機率幾乎為零。 2025/04/03 07:40 財經 金融保險
力挺護理師!新光醫院5月起加薪6.5% 長庚例行7月調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拍板自今年5月1日起挹注42.2億元改善急診壅塞,鑑於足夠護理人力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新光醫院今日(4/2)宣布,今年5月1日起再調升全院輪值三班護理人員薪資6.5% ,預計每年多支出3900萬,白班護理人員薪資平均將可達63,300元。長庚醫療體系則每年7月例行加薪,過往加薪幅度約4%。 2025/04/02 18:11 生活 醫藥
清潔員、保全穿宣傳世壯運背心挨批 北捷:已撤除!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近日網路流傳,北捷為宣傳世壯運,要求全線車站的清潔員與保全穿著印有世壯運吉祥物「壯寶」的背心,質疑把基層當廣告看板,似乎並不妥當。北捷今天表示,已撤除清潔、保全背心上的宣導圖案。 2025/04/01 15:47 生活
「藥」漲了!普拿疼伏冒系列7款 4月起最多漲30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藥」漲價了!普拿疼繼去年7月調漲「止痛藥系列產品」,今年4月起也要調漲「伏冒全系列產品」建議零售價,平均調漲9-30元,漲幅5-6.5%,英商赫力昂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解釋,調漲是為了反映近年公司營運成本與產品成本的持續上漲。 2025/04/01 08:00 生活 醫藥
曹興誠派胖卡車衝2階連署!辣批徐巧芯虛偽、穿名牌還是醜 「一定要罷掉」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熱潮持續,目前共計43件立委罷免案(可)進入為期60天的2階連署期,藍、綠委分別占35件、8件,反共護台志工聯盟今出動11台胖卡車繞行立法院,並宣布啟動罷免行動車巡迴掃街,罷免藍委行動大軍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批,國民黨、藍委徐巧芯都在騙選民,選民在徐巧芯眼裡,不過是升官發財的墊腳石,不需要時就一腳踢掉,需要時諂媚送花媚笑,這種虛偽的人一定要罷免掉。 2025/03/31 15:30 政治 黨政要聞
新北消防員酒駕!等紅燈滑手機遭攔查滿身酒味慘了 消防局出手記大過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新北市消防局中和分隊游姓消防員,本月29日上午宿醉騎車,遭永和警分局攔下,被發現酒測值達每公升0.87毫克,遭帶回查辦,警詢後依公共危險罪嫌送辦。對此,消防局表示,游員違反相關規定,立即提報考績會記大過及調地處分。 2025/03/31 14:32 社會 突發現場
緬甸地震|泰國審計大樓崩塌!4中國男闖入運走文件 泰總理要包商對悲劇給交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緬甸28日發生規模8.2強震,但遠在1000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一座去年已完成封頂、由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審計大樓,卻在4級有感地震中,成為曼谷唯一倒塌的高樓,目前統計已造成17人死亡、32人受傷、83人失聯。外界質疑施工品質出問題,泰國媒體報導,4名中國男子非法進入倒塌的大樓運走37份文件,警方正準備起訴並扣押文件加以調查。 2025/03/31 14:14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