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海葬直擊|送94歲阿好奶奶「環遊四海」 安息船5分鐘沉沒!孫:心酸酸的(獨家)

生活
2025/04/03 15:23
許皓婷 文章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今年首場海葬儀式3月26日在基隆碧砂漁港啟航,讓家屬在送別摯愛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撫慰與平靜,也讓往生者乘載著親友的思念與祝福,搭著安息小船遨遊大海。一名94歲曾廖來好奶奶遺願就是選擇海葬,孫子曾瑀翔接受《知新聞》獨家專訪,分享送別奶奶的心情轉變起伏,以及祖孫倆相處點點滴滴,回憶起海葬過程,他更不禁哽咽落淚,當放下乘載奶奶骨灰的安息小船時,「酸酸的感覺全部都跳出來了」,吐露道別家人的心路歷程。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今年首場海葬儀式3月26日舉行。葉志明攝 zoomin
今年首場海葬儀式3月26日舉行。葉志明攝

為推動節葬與簡葬的新殯葬文化,台北市92年首創海葬,但受限天氣因素,每年僅固定3~10月期間出海,今年首場聯合海葬儀式3月26日舉行,特別以「遨遊沁藍海洋」為主題,此次共送別31位先行者。

聯合海葬一開始在懷愛館禮廳進行追思儀式,從會場佈置,就展現出不同於傳統告別式的莊嚴與巧思,充滿溫馨的氛圍,隨著典禮現場響起悠揚的樂聲,大螢幕上一一播放的是每位逝者的追思影片,畫面令人鼻酸,接著由家屬領回裝有逝者骨灰的安息小船,並啟程前往碼頭搭船。

聯合海葬追思儀式。葉志明攝 zoomin
聯合海葬追思儀式。葉志明攝

接著家屬搭乘接駁車前往基隆碧砂漁港,並搭船出海,而海葬每年度配合船隻不同,隨船配一名護理師,以及一組攝影師,幫家屬製作追思光碟,船隻行經路線,途經基隆嶼,行駛至港口防波堤外6公里的海域,才能進行拋灑。

登船後,在海風的輕拂下,家屬對先行者告別祈福後,再親手將承載著家人骨灰的安息小船,放入特別設計的入海滑道,緩緩送入大海,伴隨鮮花及花瓣拋灑入海,在家人的祝福和思念下,目送骨灰沉入大海。

家屬準備登船出海,送別家人。葉志明攝 zoomin
家屬準備登船出海,送別家人。葉志明攝
廣告
「安息小船」從特製滑道沈入大海。葉志明攝 zoomin
「安息小船」從特製滑道沈入大海。葉志明攝
家屬拋灑鮮花花瓣入海。葉志明攝 zoomin
家屬拋灑鮮花花瓣入海。葉志明攝

為實現94歲、生前熱愛旅行的奶奶遺願,家屬選擇以海葬的方式,讓她回歸大自然,延續對生命的這份熱愛。孫子曾瑀翔接受《知新聞》專訪,雖然充滿不捨,但談起逝世的奶奶,他滿眼發亮,更用「日本阿信」來形容奶奶的個性。

曾瑀翔說,奶奶個性開懷、坦然,對生死看非常開,「她都說我什麼都會,我什麼都懂,我什麼都遇到了,就只有死不會。」而奶奶雖然從小沒有讀書、不識字,但是自我要求非常高,更是一個不貪的人,所以一路走來,把整個家族帶得非常好,「奶奶的樂觀開朗一直影響著我們,對生命的豁達與對自然的愛,也成為這個家族最珍貴的傳承。」

「我們希望奶奶走了以後,也能像以前一樣,到處旅行。」曾瑀翔透露,奶奶念叨要海葬已經10幾年了,過節時就會順口交代家人「以後不要埋著、關著,要海葬」,他笑虧,奶奶想要海葬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喜歡到處玩、到處看,樂於嘗試新事物,還是一個不想讓人麻煩的人,「她就像阿信一樣,日本人的個性,永遠在不好意思、永遠不想麻煩別人。」所以離開是最大的想法就是不麻煩子孫,甚至說牌位可以化掉,「記得她的人就記得,不記得的也沒事,她覺得人生就是這樣。」

曾瑀翔幫94歲奶奶海葬,一度不捨落淚。葉志明攝 zoomin
曾瑀翔幫94歲奶奶海葬,一度不捨落淚。葉志明攝

曾瑀翔說,熱愛旅遊的奶奶,50歲退休後就四處旅玩,70歲之前就跑遍世界各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俄羅斯都是口袋名單,直至90歲都還持續出國遊玩。

當聊到和奶奶的點點滴滴,曾瑀翔侃侃而談分享,從小學3年級,就跟著奶奶到處出國旅遊,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奶奶70歲時,他當時高中,兩人去馬來西亞遊玩,祖孫倆更一起挑戰雲霄飛車,「你能想像嗎?我說阿嬤你可以嗎⋯我阿嬤一句話說『可以玩到死,這多幸福啊對不對?還要怕嗎?』」

而從小跟奶奶朝夕相處,曾瑀翔坦言,雖然奶奶是94歲高齡,長輩都叮嚀喜喪不能哭、不能捨不得,但是在一些特別的點,其實還是會有感傷的感覺,「我覺得跟奶奶的那種情感,不會因為時間或是因為距離而改變。」

曾先生抱著奶奶骨灰登船,準備出海。葉志明攝 zoomin
曾先生抱著奶奶骨灰登船,準備出海。葉志明攝

而回憶起海葬過程,曾瑀翔瞬間就紅了眼眶,他說,一開始坐在禮堂追思儀式時,雖然溫暖溫馨,但手裡抱著奶奶的骨灰,心裡也同時感到沉沉的,從出海後心情就起起伏伏,搭船航行30分鐘,看看周邊大海,經過基隆嶼,再回頭看看台灣本島,整個氛圍舒服,天氣晴朗、海浪平穩,其實心裡更坦然,也更佩服奶奶的選擇,「我覺得很為奶奶開心,今天真的很幸福,因為什麼都好,一路都很順很溫馨,我發現這個海怎麼有一種霧濛濛的感覺,看起來好像卡通的情景,一切都那麼美好。」

當船舶停靠在大海中央,準備進行拋灑時,眼角泛著淚光的曾瑀翔說,當下心情其實變得相當複雜,「我會覺得說丟了就是丟了,就會想流眼淚了⋯會鼻酸了⋯奶奶雖然是又要出國去玩了,但是其實奶奶是真正離開,那個酸酸的感覺就全部都跳出來了!」他說,跳出來的是當下知道是最後一次再見,也是最後一次說「奶奶你要出國去玩了」,感覺難以言喻。

曾瑀翔語氣略帶哽咽地說,最後一秒要把骨灰放入海裡時,雖然不捨情緒湧上心頭,但不想要奶奶走不開,心裡還是祝福「奶奶要去玩了、要好好的玩」,當安息小船沉下大海,他本來以為紙船會在海上漂流,但是只漂了約莫5分鐘就沉下去,「我心裡突然跳出來的是⋯原來就在這裡,就在山的這個角度,隨時可以來嘛!我覺得很安心啊!就記得她(奶奶)在這邊。」

親自用海葬送別奶奶後,也讓曾瑀翔有全新的體悟,「人走了化為骨灰,但是在心中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還有你能緬懷、能記住這個人最重要,換一個念想也好⋯哪天想奶奶了,就租艘遊艇來繞繞吧!」他認為,不管是心裡的放下或是生活上的放下,還是讓離開的人放下,都不是要去牽掛,如果真的感念這個人,永遠都會在心中、在腦海中,「我覺得這樣就很足夠了!」

曾瑀翔目送載著奶奶的「安息小船」沈入大海。葉志明攝 zoomin
曾瑀翔目送載著奶奶的「安息小船」沈入大海。葉志明攝

台北市從92年推廣海葬業務,至113年底止,已為1548位亡者完成海葬心願,今年度台北市預計辦理6場次聯合海葬,分別為3月26日、4月23日、5月28日、6月25日、7月30日及9月24日。參加聯合海葬儀式(含骨灰研磨及暫厝)全程免費,不分縣市、國籍皆可參加。

北市殯葬處表示,顯示環保葬觀念已深植人心,另值得一提的是,選擇海葬的民眾及家屬,宗教信仰趨向多元,包括佛教、道教及基督教等,甚至有無宗教信仰者,反映出環保葬觀念已獲得廣泛認同,並可跨越不同宗教的藩籬。

北市殯葬處強調,海葬不僅讓逝者在壯闊大海中徜徉,更能體現「海納百川」的精神,讓生命與自然融合,達到永恆的安息,此外今年更提供家屬客製化追思照片、影片及標有海葬地點經緯度的紀念小物,希望讓這份對逝者的愛與祝福,能永存於家屬心中。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廣告
# 環保葬 # 海葬 # 台北市殯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