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貿易凍結顯現 美國進口訂單已開始斷崖式暴跌?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解放日」對全球發動關稅閃電戰後,美國海運貿易可能正面臨驟然中斷的風險。貨櫃貨運預訂的最新數據顯示,海外托運人在過去1年中匆忙向美國出貨,以提前應對貿易戰,但現在卻因天價關稅而驟然間暫停出貨。

全球貿易動盪正在蔓延
貨運數據公司Vizion在上周五發布的一份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進口訂單在第1季度激增後出現崩潰的跡象。這份令人震驚的報告警告稱,美國進口「預訂凍結現象普遍」,全球貿易動盪正在蔓延。
根據過去5年美國進口預訂量的變化顯示,在進出口貿易中,預訂量是指貨主、貿易商或物流公司向承運方(如船運公司、航空公司或貨運代理)提前預定運輸艙位或貨櫃空間的行為。可以看到,預訂量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激增並在2021年達到高峰後,在2022年急劇下降,2023年開始復甦,2024年重現成長動能,最終在2025年初出現強勁表現。
但這種趨勢未能持續,2025年3月的預訂量已較1月高峰下降20%,儘管與2024年同期相比仍高出30%。最可能的解釋是什麼?托運人趕在預期關稅上調前加速提前拉貨。
4月首周美國整體進口下降64%
隨著關稅不確定性在4月加劇,實時預訂量出現明顯崩潰。對比2025年3月24~31日當周與隨後1周(4月1~8日)的數據,可以看到全部的預訂標準箱數量下降49%、美國整體進口下降64%、美國整體出口下降30%。
財聯社引述外媒報導,這一急劇下降與兩個關鍵事件的日期相符,就是美國宣布加徵對中國大陸對等關稅,以及隨後中國宣布相關的反制措施。伴隨著這些敏感的關稅節點,美國海運領域出現大範圍預訂凍結,托運人在運輸周期中途暫停,重新評估成本、時間表和更廣泛的貿易策略。
若觀察2025年3月31日至4月6日當周與之前1周(3月24~30日)的具體產品層面趨勢,可見多個品類預訂量暴跌:服裝與配飾下降59%;羊毛、織物和紡織品大降57%;藝術品/古董/雨傘/羽毛製品也衰退50%以上,這些多為可自由支配或季節性商品,通常對成本上升、需求變化或貿易政策調整反應最快。其中許多商品也屬於關稅調整範圍,使其在短期內對不確定性和價格波動更為敏感。
關稅引發巨大的不確定性
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中,預定量的下滑尤以基礎製造業原材料為甚。其中,塑料、銅和木製品下滑最明顯,這些品類與工業和製造業供應鏈深度捆綁,如今面臨巨大關稅壓力。
Vizion分析師總結稱,關稅已引發巨大的不確定性,訊號非常明確,托運人提前行動,搶在關稅之前,然後在條件發生變化時踩煞車。這種在貨物抵達港口前幾周就能從預訂數據中看到的行為顯示,前瞻性物流情報已變得多麼重要。
有鑑於其他美國貿易夥伴的關稅措施目前處於90天暫停期,托運人正航行在高度不確定且瞬息萬變的貿易環境中。今年剩餘時間可能將持續波動,伴隨需求震盪、訂單模式加速,以及全球對這些貿易行動的持續反應帶來的採購策略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