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北市救護車竟出現調度空窗!議員籲引進AI報案初判、資源調度

政治 首都風雲
2025/05/11 09:39
許皓婷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消防局106年指出,各行政區每日可能有1至2個時段出現超過30分鐘無車可用,如中正、萬華等高出勤量區域,有時需仰賴鄰近行政區分隊支援。台北市議員曾獻瑩今(5/11)日指出,市府應定期公布各行政區空窗時段統計與分析,也應研議引進AI技術進行報案初判及資源調度,減少因資訊不足而產生的調度誤差;對此,台北市消防局回應,未來將評估導入人工智慧協助報案初篩判斷機制,提升調派精準度。

台北市救護車尖峰時段出現調度空窗。圖為救護車資料照,林林攝 zoomin
台北市救護車尖峰時段出現調度空窗。圖為救護車資料照,林林攝

曾獻瑩11日引述指出,根據消防局106年發布的新聞稿,各行政區每日可能有1至2個時段出現超過30分鐘無車可用的情形,如今雖不斷調整改進,但實務上如中正、萬華等高出勤量區域,仍有時需仰賴鄰近行政區分隊支援,跨區調度雖能維持基本應變,卻也容易造成到場時間延長超過8分鐘;消防局則表示,近年已導入高級救護隊預先駐點佈署,以及派遣具急救訓練經驗的消防人員搭配AED設備先行到場的「PA連結機制」,以填補等待救護車調度的空窗期來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曾獻瑩另指出,台北市每年救護車出勤次數高達13萬9千多次,然而實際進入醫院急診後,約有一半為檢傷等級3至5級之非危急症狀,顯示不少案件其實可由患者自行就醫。儘管市府已訂有濫用收費機制,期盼能達到「以價制量」的效果,但2023年實際收費僅50餘件,顯示制度推行效果有限。

針對高頻出勤個案,消防局會交由學者與醫師評估後啟動勸導流程,但對於一般偶發性濫用情形,則難以有效掌握或進行引導;曾獻瑩表示,公共資源本應確保全民可及,但若制度長期缺乏合理篩選與引導,最終恐導致真正急需者反而無車可用。

曾獻瑩憂恐真正急需者無車可用。翻攝曾獻瑩臉書 zoomin
曾獻瑩憂恐真正急需者無車可用。翻攝曾獻瑩臉書

曾獻瑩建議,市府應定期公布各行政區空窗時段統計與分析,作為政策調整與資源布建的依據,並全面檢討現行收費制度的實施門檻,此外也應研議引進AI技術進行報案初判及資源調度,輔助第一線人員做出風險分級的判斷,以合理配置車輛與人力,減少因資訊不足而產生的調度誤差。

對此,消防局回應,目前已持續透過區域聯防、高級救護隊預先佈點與PA連結機制等多元應變措施,並強化與各醫療院所合作,掌握急診負荷情形,同時也透過數據分析,逐步建構出勤模型,以做為調度優化依據,未來也將評估導入人工智慧協助報案初篩判斷機制,提升調派精準度。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台北市消防局 # 曾獻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