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毒品」濫用暴增58倍!新興毒品多恐怖? 「死亡平均年齡30歲」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年8月5日公告俗稱「喪屍毒品」的依托咪酯為第三級毒品,但濫用件數仍層出不窮,持續發生毒駕衝撞事件,成治安隱憂,甚至警員、國軍也淪陷施用,毒品審議委員會今將開會討論決定是否將依托咪酯改列刑責更重的二級毒品。高檢署指出,食藥署去年通報檢出依托咪酯的濫用件數為22件,今年1到9月已多達上千件,暴增58倍,且施用者多為年輕族群,高檢署示警,施用新興毒品死亡案件平均年齡僅30歲。
依托咪酯「喪屍菸彈」已列第三級毒品
高等檢察署日前發布今年度下半年國內毒品情勢分析報告,發現近年大麻及依托咪酯類毒品查獲量增多,並入侵年輕族群。
高檢署指出,依托咪酯的醫療用途為短暫麻醉劑,濫用會造成精神恍惚、情緒易怒、行為忞亂、語無倫次、噁心嘔吐、肌躍、渾身顫抖、腎上腺抑制、呼吸抑制甚至衰竭等副作用,危害嚴重。常見於摻入電子菸油中,也就是俗稱的「喪屍菸彈」、「神奇菸彈」。去年食藥署通報濫用依托咪酯毒品為22件,今年1至9月已升至1281件,增加58.2倍,行政院也在今年8月5日公告依托咪酯為三級毒品。
大麻施用者有「黑數」
另外,第二級毒品大麻被查獲的重量,也有增加趨勢,高檢署指出,2023年司法警察機關查獲大麻重量為2328.5公斤,較2021年查獲240.5公斤,增加9.7倍。
今年1至8月查獲種植大麻株數1萬536株,是去年6692株的1.6倍,顯見國內毒品市場對大麻需求高,大麻已成為國內主流毒品種類之一,但地方檢察署辦理大麻案件偵結施用人數,2022年為639人,2023年為802人,今年1至8月為836人,顯然與查獲量不成比例,研判仍有不少「施用黑數」未被發現,依據查緝實例分析,大麻施用者與傳統毒品施用者屬性不同,不易發掘施用黑數。
對此,一名資深檢察官指出,傳統毒品例如海洛因、嗎啡的施用者,較易涉及其他犯罪,因此被查獲吸毒的機會較大,而大麻施用者的社經地位較高,較少從事違法行業,也因此不太容易被抓到,成為施用黑數。
施用新興毒品死亡平均年齡30歲
此外,高檢署指出,2018年至2024年6月,我國一共檢出194種NPS,NPS是指沒有在《聯合國1961年麻醉藥品單一公約》或《1971年影響精神物質公約》附表中所列管,但會對公眾產生精神性危害的物質,也就是「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其中59種為合成卡西酮類。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統計,卡西酮類毒品名列新興毒品檢出種類前茅,Mephedrone(4-甲基甲基卡西酮,俗稱喵喵)自2019年以後位居新興毒品檢出件數第一位;2019年至2023年,與新興毒品相關的死亡案件,平均年齡30歲,其中檢出新興毒品成分排序,「喵喵」自2021年起排序第一。
值得關注的還有第三級毒品α-PiHP(α-吡咯烷基苯異己酮),也屬於合成卡西酮類,常摻入菸草,製成俗稱「彩虹菸」,因製作簡單、成本低廉,酷炫包裝等特性,吸引年青族群施用。
據食藥署統計,2023年檢出α-PiHP計2788件,較2021年115件增加24倍,而今年1至9月已檢出2523件,而且以卡西酮類毒品為主的混合毒品包查獲量大增,2023年警察機關查獲混合毒品包25萬7899包,較2022年的16萬735包,增加60.45%,今年1至9月查獲混合毒品包21萬7174包,較去年同期19萬7290包增加10.08%。足見卡西酮類毒品危害甚大。
綜合以上毒情分析,近年大麻及依托咪酯類毒品查獲量增多,並入侵年輕族群, 為避免危害擴大,高檢署統合檢、警、調、海巡、憲兵,以及關務等六大緝毒系統強力查緝,監控可供製毒的原料來源及流向,嚴查製毒工廠、分裝場、植栽場,快速反應壓制,並加強國際合作及情資交換,推動安居緝毒專案,全力打擊大麻及依托咪酯類新興毒品。
「喪屍菸彈」成治安隱憂 2警枉死
新北市土城分局清水派出所所長劉宗鑫上月30日深夜11時許,在新北土城金城路二段、青雲路口看到一輛小客車違停、形跡可疑,上前盤查時,有毒品前科的女駕駛陳嘉瑩先假意搖下窗戶,隨即加速開車逃逸,劉宗鑫一路抓著方向盤,遭拖行400公尺,陳女疑為甩開劉宗鑫,衝撞道路工區護欄,劉宗鑫噴飛倒地不起,送醫急救仍不幸殉職。
陳女事後在友人住處被逮,包包裡搜出安非他命和「喪屍菸彈」第三級毒品依托咪酯。
另外,新北市黃姓男子7月13日吸食「喪屍菸彈」後,開車撞死值勤的28歲警員黃瑋震;隔天基隆劉姓男子也於吸食「喪屍菸彈」後開車自撞火燒車;同月18日警方在桃園追捕一名毒品通緝犯,連開15槍逮人,也在車上查獲「喪屍菸彈」,足見「喪屍菸彈」成治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