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大爆滿原因曝!「呵呵。小腦袋」後衛福部1建議 第一線炸裂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全台急診壅塞,一床難求,有病患要進ICU加護病房卻等不到床,只好從高雄一路向北找「床」,好不容易在雲林找到醫院了,不過到院時已到敗血症休克,最後搶救不治。急診一床難求更凸顯人力不足,醫護操翻,有護理師連上16小時的班,根本是用生命在工作。針對衛福部支持急診可直接建議病患到診所或地區醫院於常規門診就診,第一線曝現況很難執行,「下轉和門診是需要政策的強制力和健保給付調整的方式去誘導,用建議和勸導的已經沒用了,平常也不是沒在做!」

麻醉專科護理師林費茱在Threads透露,有患者從高雄一路往北找ICU床位,直到成大斗六分院時有床才能開刀,「打開腹腔,屎已經瀰漫腹腔,患者身體也沒本錢,各種升壓藥使用,已到敗血症休克」,而該名病患最後不幸病逝,「聽著家屬喊媽進電梯了,唉~人生好像就這麼一回事,生命沒了就是沒了。」
林費茱感概,全台護理師這麼缺,患者一路從南往北送,再千里迢迢接回家,如果可以誰願意跑這麼遠,台灣醫療真的很好,請大家好好珍惜現有的資源,互相尊重真的很重要。

曾差點被家屬揍
林費茱回憶,剛畢業時曾在病房工作,曾被家屬要拿滅火器揍,就為了點滴沒了晚點去,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病房小夜班的護理師要照顧15個左右患者,做治療時真的很忙,看看台灣刁民完全不能體諒護理師的辛苦,台灣醫療工作環境不好,所以說不能怪護理師大出走。
護理師2天內睡不到4小時
「勸大家把身體顧好!現在各大醫院加護病房都滿床,現在病人狀況不好爛掉也是在病房(一般病房)處理。」一名護理師在社群平台Threads透露,自己2天內睡不到4小時,她發文勸世說,目前他們醫院的病房護病比,1:10~1:20都有,不對等的護病比,加上人力不足致不堪負荷的離職潮惡性循環,患者可能只會在急診,不然就是在病房等床,漫長的等待時間,要知道疾病永遠都是在跟時間賽跑,拖越久救回的機率就會隨之而然大幅度下降。

連上16小時班燃燒生命
她難過地說:「今天我已經連上16小時班了!從半夜11:30~下午1:30,不是坐在辦公室的那種,是跑了16小時的那種,用生命在跑!」台灣真的醫療崩潰了,不要不信,今天她的病人已經是critical等級sepsis shock(敗血性休克病危),卻因為ICU沒床進不了,只能在無健全設備的病房做所有接近ICU的處置,手頭上卻還有其他9床病人。
反應實情遭次長「呵呵」
台北一名急診室陳姓主治醫師,近日在社群媒體上曝光心聲,急診大爆炸、護理人員逃命走三成離職潮、急重症病患滯留急診室無法監控等問題,讓他深覺目前醫療環境「很不安全」,且他過去曾留言給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希望幫忙處理急診的崩潰跟壅塞,沒想到次長回他:「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讓他深覺哀莫大於心死。

恐掀醫護離職潮
台灣急診醫學會發文表示,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問題持續,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進一步削弱醫療體系的承受能力,並對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急診壅塞原因曝光
台灣急診醫學會表示,台灣急診壅塞本質為急診住院待床壅塞,急診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滯留急診。根本原因在於可利用住院床位不足,而非流感、腸胃炎等輕症病人所造成入口擁擠。 近期多數醫院因各種原因關閉病房,壅塞更加嚴重。
另外病房護病比限制,護理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閉病房,急診住院待床病人滯留情況加劇。床位調度分配問題嚴重,醫院在急診與門診預約住院床位分配失衡,未能有效分配調度資源,造成急診壅塞。
台灣急診醫學會呼籲,急診壅塞問題並非僅限於急診端,而是整體醫療體系的問題,根本解決方案應從病房管理、健保給付調整、護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入手。

衛福部:建議病患去門診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急診醫學會提出的短期應變和長期改善建議,包括院內調度、院際協調,以及輕症下轉,與前次會議和本部改善措施方向一致;今天的急診壅塞討論會議,除了各大型醫療院所之外,也邀請急診醫學會和地方主管機關,要確定各醫院的壅塞狀況調節機制落實程度,並同時加強醫院區域聯防機制。
許多壅塞的醫療院所周邊有地區或區域醫院,若醫院已無力協調下轉疏散,將以區域為單位,協助建立分流機制,協助將病患轉至區域或地區醫院收治;非屬急症之個案,衛福部全力支持急診可直接建議病患到診所或地區醫院於常規門診就診,回歸急診處置急症之原則。

第一線反擊
針對林靜儀指急診端可建議病患到診所就診,有第一線的醫護指出,「目前是整個區域無論大小醫院全部都壅塞,根本無法下轉啊!」他指出現況,「就算有床可以下轉,往往一句『我是你們醫院的老病人,我的就醫資料都在你們醫院,我不願意轉到其他不熟悉的醫院』就沒解了,真實經驗是下轉真的很難達成。」
另有人指出,「為什麼急診壅塞呢?因為需要住院的病人上不去病房!危急的病人轉不進加護病房!沒有多餘的護理人力可以照顧,誰敢開病床~只能滯留在急診待床」、「下轉和門診是需要政策的強制力和健保給付調整的方式去誘導,用建議和勸導的已經沒用了,平常也不是沒在做」、「急診科強迫其他醫療科開病房,又增加一般病房的的護理人員負擔,然後病房裡的護理人員又離職更多,急診病人又收不上去繼續更壅塞,這樣惡性循環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