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大逃殺!半年66位急診專科出走 全民承擔心肌梗塞、腦中風延誤處置苦果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年初台灣急診醫學會罕見公開疾呼「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若問題持續,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預警台灣醫療崩潰進行式,驚動政府高層,健保署提出4大策略「4支箭救急診」,5/1上路,不過恐怕緩不濟急。一名陳姓急診女醫師PO出2千字文章曝血淚,急診專科醫面臨身心崩潰、家庭危險嚴重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泌尿醫顧急診看不出心肌梗塞、人力嚴重不足急診醫來不及處置腦中風患者,這樣的苦果,恐怕得全民承擔。新竹馬偕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嘆:「急診學妹這篇文章令人心痛卻又真實」。新光醫院急診專科醫師侯勝文則說「急診大逃殺」,他能持續上夜班、不必調日夜班時差反而變成幸福。

全民承擔醫療苦果已成現實
這名陳姓女醫師在臉書發文揭露,急診地獄持續缺人會怎樣呢?那就是回到三十年前,內外科醫師輪流顧急診,民眾無法再期待在急診會獲得多專精的醫療:
心肌梗塞延誤處置,顧急診的泌尿科醫師看不出來,法院也覺得沒辦法嘛,人家就不是專業的 (橋頭地方法院108年度醫字第4號民事判決)。
腦中風延誤處置,顧急診的一人急診醫師來不及在時限內檢查完成,法院也覺得沒辦法嘛,人家就人力不夠 (臺中地方法院110年度醫字第27號民事判決)。
急診醫師出走潮 醫療體系亮紅燈
陳姓女醫師發文披露,根據急診醫學會統計,目前急診住院醫師招募率僅約八成,今年更有66名急診專科醫師轉往診所執業,預示未來急診人力缺口將持續擴大,對民眾就醫權益構成潛在威脅。她曝6重點深刻感受:
一、心委屈了
在人力緊繃下,急診醫師的工作負荷已達極限。該女醫師揭露,她曾出現12小時夜班、接12小時白班、再接12小時夜班,連續9天上班、三天內調三次時差的超高強度班表,學上加霜的是急診護理師被調撥到其他科室支援,她被迫一人身兼二職。幾個僅存的醫師,要開會、要上課、要教學、要演講、要評鑑、還要填滿班表上每一個坑,每個人都過勞。
二、錢不到位
其次,急診醫師出走潮的主因之一,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通膨,護理師月薪只有萬多卻未能同步提升,導致大量護理師轉往醫美或海外,醫療體系唇亡齒寒,護理師的流失直接加重了醫師的工作負擔,即使急診醫師薪資相對較高,但「護理師跑光光連帶醫師也會跑光光」,加上面對外部診所的高收入誘惑,以及公家醫院薪資調整的僵化,許多醫師被迫選擇離開。

三、團隊解體了
上班全時段高速運轉到第五天,她正在邊吞涼掉的午餐邊下口頭醫囑,結果急診資深護理師淚眼汪汪,她才發現自己交代醫囑的語速變很快,音量變大聲,語氣變得堅硬。真的對同事感到很抱歉,為了消化喊滿載卻還是蜂擁而入的病人,她連基本的溝通技巧都失能,照顧團隊的能量已經不夠了,只剩下專注在照顧病人。
四、身心崩解了
她身心靈都好累,即使下班或休假,最終只能吃完飯睡死在床上,睡完吃、吃完睡,迎接隔天白班。不知道為什麼,總共睡了12小時加上大杯特濃咖啡,卻擺脫不了疲憊感,只擔心怎麼睡都睡不夠,體力能不能應付下一個夜班。
五、病人放生了
最後一個夜班,接著突然OHCA心臟停止的病人,兩個重大車禍的病人之後,凌晨三點半,來了一位剛吃完宵夜,雖然檢查都正常,但堅持自己是腦中風跟心肌梗塞,絕對是我這個醫生很爛不會看,所以要轉院的病人。平常會試圖理解病人的她,撥了轉診電話,把患者託付給友院夥伴。
六、家庭危險了
上星期連續夜班中,犧牲睡眠陪孩子逛科博館,卻還對他們生氣,幸好孩子沒有記仇。「媽媽我好久沒看到妳,好想妳!」這是兒子阿洋看到我下班回家,衝到玄關抱住我,說的第一句話。鋼琴老師傳訊息來,說孩子這星期彈琴,有一些小細節不熟。她才驚覺:不但整個月沒時間陪孩子練琴、也已經沒時間當媽媽,身體還在上班,靈魂已經潰散

台灣急診工時為國外兩倍 面臨「地獄18層醫療品質」
她透露,台灣急診醫師的臨床月工時高達180小時,若加上不支薪的行政、教學等時間,平均一週工時高達69小時,是國外同行的兩倍多。她形容台灣急診現況宛如「地獄的第18層」。她憂心,若急診人力短缺持續惡化,台灣醫療品質恐將倒退30年,重回內外科醫師輪值急診的時代,屆時民眾可能難以期待在急診獲得專業且及時的醫療服務,將面臨「地獄級的醫療」。
文末她透露,她將暫別急診,暑假要先陪孩子去探索世界,也順便讓自己好好回到人間呼吸一下,但「還會回急診啦,畢竟台灣人都有社畜精神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謝謝也敬佩還在地獄普渡眾生的夥伴。
健保4支箭救急診 5/1上路砸42.4億元
日前《知新聞》報導,為了改善急診壅塞,健保署提出4大策略確定今年5月1日上路,健保長石崇良表示,一、急診診察費及護理費拆分且各調升健保支付點數10%,急診觀察床護理費調升六成;二、中度和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分別比照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支付,三、離島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加成,四、急性一般病床調升住院護理費,總計挹注4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