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等不及ICU床開刀過世 邱泰源:要找人瞭解PO文護理師、謙卑改善不批評

生活 醫藥
2025/02/24 19:29
問問 文章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台急診壅塞,一床難求,有護理師PO文分享,胃腸穿孔患者要進ICU加護病房卻等不到床,從高雄一路向北找「床」,雖成功轉至雲林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術後仍因敗血症休克、搶救不治,對此,衛福部澄清,不在高雄是台南,沒有所謂延遲,醫院都有積極處理,會請照護司跟衛生局去跟PO文護理師暸解,但不是查察,衛福部長邱泰源也強調,只是想暸解哪邊要改善,不管是有意見、要求,都存著謙卑的態度去改善,絕對不會有批評回去的態度、現象,重點在於將事實澄清。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衛福部長邱泰源(中)、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左)、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右)。葉志明攝 zoomin
衛福部長邱泰源(中)、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左)、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右)。葉志明攝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說明,病患不是高雄,是在台南,據我們了解,大概是2月中發生的事情,當天患者7時左右到醫學中心,10時完成照會,因為發現患者需要開刀,外科照會時,當時的醫院裡面沒有ICU,因為患者年紀大、有多重病史,開刀的風險高,最好要有加護病房,有些一般外科手術,雖然開完刀不見得一定要住加護病房,可住普通病房,但患者風險高,建議一定要有加護病房。

劉越萍強調,所以醫學中心12時就已經確認了,後來轉到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分院12時就已經確定可以接受,且病人家屬同意,患者在下午4時半進入開刀房,隔一天晚上大概 11時多時,病情果然如同預期風險很高,不幸往生。中間描述中,並沒有所謂延遲,不管是轉出的醫院或接受的醫院,都在積極處理這個病人。

由於與發表意見的護理師內容有出入,衛福部是否對此有任何動作?劉越萍也說,會在照護司跟衛生局對護理師這部分去暸解,這段期間聽到醫護人員壓力很大,現在這個要找出一個泄宣泄壓力模式,所以她覺得可能做適度的溝通,其實現在應該是將正式的管道建立出來,讓大家尋著正式的管道,讓衛福部從制度上面來做檢討一下。

有些醫護人員會在社群發文表示看法、意見,但若資訊不正確,如同上述護理師,衛福部會請照護司跟衛生局去了解,是否造成寒蟬效應,不敢發表意見?劉越萍表示,所以是說瞭解,沒有說是查察,現在想要跟部長溝通,就有部長信箱這個管道,到底覺得這樣的管道哪裡不好,現在大家自己發、當自媒體的大家覺得最快,可是裡面的資訊就會是片面的,從台南的案例說明,大眾就會知道這個病人有完整接受病治療,不然拿著醫療法規壓力更大。

衛福部長邱泰源強調,過去的經驗是沒有針對哪個言論去暸解,只是想說暸解有哪邊要改善,不管是有意見、要求,都存著謙卑的態度去改善,絕對不會有批評回去的態度、現象,重點在於將事實澄清。

zoomin

外界仍關注,主要是哪裡在塞?劉越萍回應,主要塞用平均值看,是醫學中心在塞,區域醫院是偶爾,某幾間重度緊急救責任醫院才會塞,可是狀況都比醫學中心好很多,很多地區醫院沒有塞,目前看到塞的狀況,還是醫學中心比較嚴峻。

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說明,過去60天的監控,醫學中心的待床中位數大概在55-65人,一些特定的幾個醫療院所,容易持續超過100人待床,如果以地區醫院過去60天監控,300家地區醫院中位數在3人以下,有很明顯的分級醫療之間的差異。

今天很多醫院也特別提到,面臨到在醫療資源上面逐漸需要做的一些改變,所以包含hospital and home(居家住院)由醫院端直接或診所派人到居家去做服務,不用讓病人進到急診去等床或進到急診做治療,今天有很多醫療院所特別提到這一塊「他們支持說我們繼續推動」,另一部分,如果病患需要抗生素、化療,逐漸走向門診治療的方式,也會持續推動,另外,居家醫療很多的服務是直接進到病人家裡或是照護的護理之家,避免有一些長期的慢性病人需要到急診去,這對病人來說比較辛苦。

林靜儀也說,過年期間會比較少排固定的一些例行治療,本來在過年後就會有一波手術或住院數量,但因為過年後又遇到包含前一段的流感,再加上諾羅的病情,就比較多的壅塞在這個時候跑出來。

廣告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廣告
# 急診 # 衛福部 # 邱泰源 # 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