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中研院參與黑洞國際研究 揭秘「甜甜圈」亮處偏移原因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團隊,公布人類第一張的黑洞照片,台師大、中研院學者也參與EHT團隊,近期EHT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先前拍攝到的M87黑洞,噴流朝向地球,旋轉方向則朝著遠離地球的視線方向,可解釋黑洞影像環狀結構中,最亮的部位為何有所偏移。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團隊有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400餘位學者參與,致力於獲取詳盡的黑洞影像,台灣有中研院、台師大的學者參與此團隊。
EHT團隊2019年時,曾根據2017年時對M87黑洞的觀測,發布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影像。台師大與中研院今(23)日舉行記者會,說明EHT針對M87黑洞的新研究成果。
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紀柏特表示,觀測黑洞需要很高解析度的望遠鏡,等同要從地球上,看見月球上的一顆甜甜圈,才能看清楚黑洞,EHT藉由放在世界各地的電波天文望遠鏡,達到觀測黑洞的效果。
紀柏特說,在這次研究中,EHT團隊利用M87在2017年和2018年的觀測資料,為黑洞相關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
在EHT負責協調完成此次成果的台師大物理系助理教授、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卜宏毅表示,黑洞周圍吸積環境動態又混沌,周圍因為重力的關係,會吸引物質以電漿的形式快速環繞、旋轉,而研究利用2017年和2018年對黑洞的觀測,發現黑洞周圍類似甜甜圈的結構,最亮部分有所偏移,符合先前黑洞理論的預測。
卜宏毅進一步解釋,黑洞在不同時期的影像,都可看出最亮的部分出現於下方,可藉此確認黑洞的旋轉軸指向遠離地球的方向,而且黑洞的氣流噴流朝著地球方向,再根據物理法則,可確認此黑洞對於地球的角度而言,是順時針旋轉,和過往以2017年的觀測資料做出的預測一致。
至於利用不同時期的黑洞影像進行研究,有什麼意義,卜宏毅解釋,EHT團隊有建立資料庫,未來可利用更多的影像,了解黑洞的變化,並進一步對黑洞系統有更多掌握。
EHT的這樣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於《天文與天文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