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洗鼻器3迷思!關鍵在食鹽水濃度和水溫 每天最多2次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春天花粉飛揚加上空氣污染和霾害,當髒污過多或具傷害性時可能影響鼻腔黏膜的清除及保護功能,除了鼻子本身的自清能力也可以適度使用洗鼻器,醫師特別澄清三大迷思,指出正確使用洗鼻器不會傷害鼻腔,關鍵在食鹽水濃度和水溫,勿使用未煮沸過的自來水或眼鏡用生理食鹽水。
鼻腔容易累積灰塵、花粉和細菌,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表示,透過洗鼻器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可以幫助清除過敏原、灰塵等有害物質,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鼻塞和流鼻水等不適,有助於過敏性鼻炎患者舒緩症狀。
正確使用洗鼻器的方式,亞東醫院耳鼻喉主治醫師洪偉誠說明,準備專用的洗鼻鹽或生理食鹽水,水溫30-35度,將洗鼻鹽溶解在蒸餾水或過濾水中,頭部略向前傾,洗鼻器的出水口對準上側的鼻孔,輕輕擠壓洗鼻器,讓鹽水從一側鼻孔流入,並通過鼻腔由另一側鼻孔流出。
洪偉誠提醒,若有中耳感染情形、洗鼻後耳朵有脹痛不適感、近期有接受耳朵或鼻子的手術,以上三種情形諮詢專科醫師再使用洗鼻器。
洗鼻器常見三大迷思,第一,誤以為洗鼻器會傷害鼻腔,洪偉誠澄清,正確使用洗鼻器不會傷害鼻腔,反而能清除過敏原、灰塵和黏液,有助於改善鼻腔健康,關鍵在於食鹽水濃度和水溫。
第二,洗鼻器並非越頻繁使用越好,洪偉誠建議每天1-2次為宜,過度洗鼻可能引起鼻腔乾燥或刺激,規律洗鼻仍無法改善不適,應找專科醫師檢查。
第三,洗鼻鹽水不可使用自來水,洪偉誠說明,自來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對鼻腔造成感染風險,洗鼻器應搭配適溫的生理食鹽水(約30℃至35℃),建議使用蒸餾水、煮沸過的水、過濾水,切勿使用茶水、眼鏡用生理食鹽水。
洗鼻器屬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如裝置內含沖洗溶液或洗鼻鹽,則屬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如有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連結: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許可證相關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