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六成小學生性教育不及格! 調查揭2大知識盲區

生活 醫藥
2025/07/08 16:05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小學生性知識平均分數不及格!民團針對全台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測學童平均僅得53分,近六成不及格。兒盟表示,這次分數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在月經、夢遺知識等身體認識,或許和學校老師談相關議題較為保留、不太好意思和孩子深入聊;性平團體則點出,這或許反映出性教育所欠缺的內容,「學生需要知道的,跟教科書的內容之間的落差」。

民團針對全台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測學童平均僅得53分,近六成不及格。陳卓邦攝 zoomin
民團針對全台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測學童平均僅得53分,近六成不及格。陳卓邦攝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兒福聯盟針對全台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今天共同舉辦「敢談性不害羞,敢教愛更安心」記者會,並發布《2025台灣兒童「全面性教育」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受測學童平均僅53分、近六成不及格。

兒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說,調查也發現,超過半數的學童表示已完全忘記課程內容(53.4%),加上家長普遍避談性議題,所以近半數學童只能靠上網搜尋自學性知識;非正式的學習管道也導致月經汙名與性別偏見普遍,且每4個學童就有1個曾談過戀愛,但近四成從沒想過戀愛的身體界線,可見孩子們對親密關係中的界線尚無明確思考。

兒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提到,近四成孩子從沒想過戀愛的身體界線。陳卓邦攝 zoomin
兒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提到,近四成孩子從沒想過戀愛的身體界線。陳卓邦攝

專家:沒有考試導致性教育被忽略

性平協副理事長王柏元指出,在調查不合格率高達六成的卻不全然是壞事,反而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能幫助外界看見性平教育需要加強努力的方向,也反映學生真正需要知道的知識,與現行教科書所教導的內容有明顯的差距。

很多台灣學生對健康教育課程的共同記憶,是健康教育課被借去上國英數或者生物等課程。性平協理事江映帆點出,國小或國中階段其實是最需要了解關係、性、青春期等議題,問卷調查也發現,夢遺跟月經相關問題也是出錯最多的,很多小男生不知道月經、小女生不了解夢遺,甚至有些女孩也不清楚月經,因為沒有考試,導致性教育常被忽略、未受到重視。

性平協理事江映帆說,因為沒有考試,導致性教育常被忽略、未受到重視。陳卓邦攝 zoomin
性平協理事江映帆說,因為沒有考試,導致性教育常被忽略、未受到重視。陳卓邦攝

黃韻璇指出,學童自覺最主要的性知識來源為老師或教科書(82.5%)、家長(55.5%)、自行上網搜尋(49.8%)、YouTuber或網紅(31.2%)及社群軟體(26.5%)等新興媒體也占有一席之地,來源雖多元,但正確性堪憂;若知識來自老師或教科書,答對題數(6.1題)明顯高於未從此來源學習者(4.9題),顯示正式教學管道的重要性。

性平協副理事長王柏元指出,不合格率相對高,反而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能幫助外界看見性平教育需要加強努力的方向。陳卓邦攝 zoomin
性平協副理事長王柏元指出,不合格率相對高,反而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能幫助外界看見性平教育需要加強努力的方向。陳卓邦攝

長期投入親師生性教育推廣的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長陳儀指出,這份調查讓孩子對性教育的真實觀點與需求被看見。相較去年由教育團體針對家長進行的性教育適齡調查,不小盟認為在實踐《兒童權利公約》(CRC)兒少表意權的前提下,「我們更應該聽見學生本身的聲音」。

陳儀表示,家長多認為性與生殖健康應國中再教,但本次調查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月經、夢遺等基本知識明顯不足,反映「適齡」的期待反而可能造成資訊落差、誤解或真空,但教育現場與家庭都應正視學生需求,學校更不該僅依賴課外補充或教師個人理念施行性教育,應透過明確課綱指引、系統化方式納入正規課程。

(出版時間 12:46,影片更新 16:05)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性教育 # 健康教育 # 月經 # 夢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