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不忍丈夫晚年病苦!生前關心善終權 衛福部:安樂死尚須共識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知名言情作家「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家中輕生,震驚全球華人圈!瓊瑤生前關心「善終權」,有感於丈夫平鑫濤失智插鼻胃管之苦,瓊瑤在最後的社群文字中,提及人老後受疾病所苦的折磨,不想要那樣離世。衛福部醫事司今天表示,積極安樂死尚須要社會共識,但盼持續透過安寧緩和、預立醫療決定,幫助大家減輕痛苦。
瓊瑤的臉書最後發文指出,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由於她曾目睹那種慘狀,不想要那樣的「死亡」。
中央社報導,瓊瑤生前就曾因不忍丈夫平鑫濤失智插鼻胃管之苦,和繼子女隔空交火,引發安樂死討論。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積極安樂死相當於協助自殺,需要社會共識,雖有人倡議,但也很多人反對,且牽涉醫學倫理、宗教觀、哲學,目前社會上並沒有完全的共識。
對於尊嚴善終,劉玉菁表示,目前仍以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療護等方向進行,就是希望透過此制度,從心理、身體、家庭、社會等方面,幫助大家減輕痛苦,若遭逢末期疾病、不可逆昏迷,即使無法表達意願,醫療需求和願望也都能被實現。劉玉菁指出,國內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者已有102萬3860人、預立醫療決定簽署者累計共9萬1819人。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精神科醫師方俊凱指出,有時人們執著安樂死,其實擔心的是長期臥床、沒有尊嚴,這些問題在台灣目前的病人自主權益法規範下都能獲得大幅度解決。
方俊凱說,1990年代澳洲北領地曾通過地方法案,以尊嚴立場支持安樂死,但後續因違憲遭取消;事後當地精神科醫師針對想進行安樂死的人做調查,發現他們當中不少患有「失志症候群」,因活在長期慢性壓力下,失去生活目標和意義感,即使可以感到快樂卻沒有希望,但若給予適當諮商、輔導,可以改變。
「對老年人來說,年老就是一個不會改變的長期壓力」,方俊凱說,有些老人可能覺得曾經滄海難為水,或因為看到同輩死亡而很多感觸,若有這樣的情況,建議可以正視面對自己的善終議題,到附近醫療院所洽談預立醫療諮商。
「老人家怕死是怕死得很痛苦」,方俊凱說,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善終不是最後死得如何,而是能不能放心的度過最後的餘生,因此先做好預立醫療遺囑、預立遺囑、殯葬自主,把身後事都確認、安排好,不論幾週、幾個月到幾年,都可以放心度過最後的生活,不用做出令人遺憾的事情。
知新聞關心您:生活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珍愛生命,擁抱希望,衛福部安心專線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