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川普關稅成最大黑天鵝 一文看懂台廠美墨產區分布及應對策略
【記者李宜儒、吳珍儀/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1月20日上任之後,2月1日就宣布要對加拿大及墨西哥課徵25%關稅,並對中國加徵10%關稅,儘管之後又延後對加、墨實施關稅時間,不過關稅問題仍是國內代工廠未來要應對的重要課題。分析台廠目前產能布局,有在墨西哥布局的,包括有鴻海、廣達、仁寶及緯創旗下的緯穎,儘管川普暫停課稅,但廠商仍持續跟客戶協商應對之道,包括轉移產能、或是雙方如何吸收關稅都是選項,但最後的決定權還是要由客戶決定。

據了解,川普在當地時間周五表示,他預計下周對多個國家公布「對等關稅」措施,這意味著美國與其經濟夥伴的貿易戰將大幅升級,勢必對台廠帶來新的考驗。
法人指出,其實在川普首次祭出貿易戰時,包括網通、伺服器等產品都被列入不得在中國生產,因此台系代工廠就已陸續將產能由中國移出,包括台灣及東南亞是主要的移動地區。
墨西哥距離美國近、代工產業鏈已具聚落效益
隨著AI伺服器成為新寵,加上主要客戶是北美四大CSP業者,包括谷歌(Google)、META、微軟(Microsoft)及亞馬遜(Amazon),為了就近供應客戶,台廠也分別在美國及墨西哥陸續設廠,其中鴻海、廣達、仁寶及緯創旗下的緯穎,目前均在墨西哥有產線,至於英業達、仁寶及和碩,雖然沒有產線,但也有倉庫或轉運中心。
法人表示,也因為廠商在墨西哥或者有產線,或是有倉庫,換言之,一旦美國要對墨西哥課徵關稅,等於是大家都逃不掉。早在川普宣布競選美國總統開始,台廠就針對可能的關稅問題,進行沙盤推演。
不過推演歸推演,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就直言,關稅問題主要還是要由客戶去因應,鴻海就是把全球產能準備好,當客戶決定要調整時,配合客戶要求進行。其他代工廠也說,最後決定權在客戶,大家能做的,就是最好準備,或是跟客戶協商如何「分攤」這些增加的關稅。

代工廠若要遷移產線都由客戶決定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針對關稅問題分析,結論是,「不可能連根拔起」。童子賢強調,製造業可能會因為半年、1年的變化進行調節,因為代工廠的設置,不會是廠商個別單獨的決定,絕大多數都是跟客戶溝通之後,才會決定設廠地點,現在如果要搬遷,當然也是要客戶決定,台灣供應商才會進行搬遷工廠的動作。
童子賢更直言,工廠不是說搬就搬,而且現在的政策是這樣,假設下一任的政府政策又變了,那要再搬回來嗎?
赴美國設廠面臨高人工成本考驗
那到美國設廠是解決方法嗎?法人也統計,台系代工廠或多或少也在美國有生產基地,包括廣達在加州、田納西州;英業達在休士頓;緯創在達拉斯、聖荷西;仁寶在印第安納州;和碩在聖荷西、鴻海在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但是美國人工成本高,目前可能採用的方式,就是把最後段的組裝放到美國,至於前端的零組件,基本上還是從亞洲,像是台灣或是東南亞生產之後,再運過去。

法人分析,以AI伺服器為例,這是因為主機板製造(L6)目前主要生產多還是在台灣及東南亞,一方面是因為距離零組件生產地較近,再者,則是因為此段生產難度較高,亞洲廠區良率還是比較好。
美國設廠優先考慮德州
至於美國設廠要選哪邊?多家廠商也點名,「德州」。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指出,如果要在美國設立據點,會優先考慮德州。仁寶總經理Anthony表示,從生產角度來看,由於很多伺服器是出貨給美國客戶,因此不排除會在美國設立生產基地,其中美國南部,特別是德州,是唯一一個有獨立電網的州,「但我們還沒有做決定。」Anthony最後強調。
而鴻海在2024年11月底也公告,子公司投資3303.3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取得美國德州哈立斯郡(Harris County)土地及廠房。
廣達也規劃,雲端事業部門將繼續擴增大約600名研發人力,來壯大位於美國的AI伺服器後段製程版圖。
經濟部祭出4策略協助台商
針對川普後續的關稅政策,經濟部也密切關注,並透過督管的外貿協會及工研院駐外單位,積極協助廠商調整供應鏈及投資策略,確保企業穩健發展,並祭出四項因應策略:
一、成立專案服務小組及諮詢專線 提供即時協助。由外貿協會在美、加、墨、東南亞及南亞的駐外單位成立專案服務小組,與貿協總部合作,提供受影響企業諮詢與即時服務。外貿協會並設立即時服務專線為02-27577190。
二、針對廠商海外布局提供客製化服務。針對有意在海外重新布局的台商,例如轉移至美國設廠,或思考部分製程移往其他國家,如東南亞及印度,提供目標市場的相關資訊及觀察,包括在美投資之可能州別及當地的投資法令、相關市場的機會,以及協助尋找合作夥伴等。針對決定部分產能轉為供應當地內需市場的臺商,提供當地市場的法令及媒合合作夥伴。
三、在美成立投資貿易服務中心 協助供應鏈海外布局。落實經濟部「境外關內」政策,在美國成立台灣投資貿易中心,協助企業評估美國各州投資環境、供應鏈移轉方案及當地合作夥伴媒合。
四、強化臺美產業合作 助攻臺商創新升級。工研院北美辦公室將積極促進台美企業研發與製造合作,協助台商尋找當地合作夥伴,開展技術合作、聯合開發與投資計畫,提升企業競爭力。